第四十章 東窗事發(第3/5頁)

黃玲環顧四周,看小賣部裏沒人留心她的通話,她壓低聲音道,“鵬飛有車,消息也靈通,他四處跑,囤積了很多東西。”

全國各大城市陸續放開商品價格,通貨膨脹越演越烈,各地都出現了擠兌和搶購潮——民眾紛紛湧入銀行取款,囤積商品;商店、集市的商品被哄搶而空,價格再次上漲。

在“錢不值錢”的恐慌之下,人們瘋狂搶購,米、面、油、毛線、洗衣粉、家電……,所有商店門前都排起了長隊。任何商店只要一開門,人們就蜂擁進店,毫無理性地哄搶一空。

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搶購,搶購進一步導致商品價格上漲,惡性循環下,市面上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一路飆升,全面失控。

物價闖關的風波也吹進了學校。

學校、研究所工資微薄,一些老教授被迫上街擺攤賣茶葉蛋等貼補家用,莊圖南的導師周常義教授後知後覺,趕緊給手下的研究生們發了補貼,“去給自己買些生活日用品。”

春天還是來了,風不那麽硬了,和煦濕潤。

經濟風潮已經吹進校園,經濟取代了詩歌和文學成了學生們最新的關注點,學生會時不時地通過關系,進一些土特產在校園裏兜售,小打小鬧買進賣出的經濟模式已經在校園中萌芽鋪展。

盡管黃玲一再聲明家中經濟情況無憂,莊筱婷還是想勤工儉學掙點錢,她和林棟哲商量,林棟哲去商品一條街華亭路觀察了半天,從此以後,每周日,街溜子林棟哲就帶著莊筱婷去華亭路賣貨了。

華庭路上有很多日用品或外貿服裝的小店,囤貨大潮下,火柴盒、洗衣皂、文化衫、老頭衫等都供不應求,很多人走過路過,看到有人排隊或搶購就自動加入,跟著一起購物。

貨賣得多,店鋪塑料袋的消耗量就大。

林棟哲賣塑料袋,他從城隍廟批發了幾大捆塑料袋,裝在大包裏背在背上,一家家商鋪問,“老板,你生意好額,要馬甲袋不?50個起批。”

商鋪生意好,大多數老板不願再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去城隍廟批發塑料袋了,見林棟哲和莊筱婷上門兜售,就直接加點錢從他們手裏購買了。

莊筱婷生性靦腆,但她自幼和林棟哲搭档,合賣牙膏皮、作業本等廢品,去租書攤和攤主討價還價,早已被培訓為熟練工,她幾乎是毫無心理障礙地跟在林棟哲身邊一起兜售。

開始以為只能掙點零花錢,但他們上午就賣完了兩大背包塑料袋,中午趕緊又去城隍廟批發了幾大捆塑料袋,下午又去另一條街的商鋪沿街兜售。

一個周日下來,兩人都驚了,這一天利潤高達二百多元。

兩人面面相覷,林棟哲提議,“中午只吃了一個燒餅,街口有家KFC,我們去KFC,好不好?咦,那位阿婆在賣白玉蘭,這麽早就有白玉蘭了?”

路邊有位阿婆在賣用鐵絲和細線串好的梔子花或白玉蘭花,林棟哲從籃子裏挑出一個墜子,一串手環,阿婆笑眯眯地把梔子花輕輕掛在莊筱婷上衣扣眼裏,再幫她帶上手環。

梔子花清香幽幽,阿婆笑得和藹,“囡囡帶上花,更嗲了。”

明明是小時候常有的情形——每到春夏,黃玲和宋瑩都很喜歡給莊筱婷買梔子花別在紐扣眼裏,但不知為什麽,兩人的臉都紅了。

林棟哲立即顧左右而言他,“我們先去吃飯,吃完了再給老大買個漢堡,送到老大宿舍,我們下周要不要叫上老大一起來賣?”

莊筱婷想了想,“下周日要去復旦,我們下下周再去找我哥。”

人間四月芳菲天,一則新聞讓莊圖南精神一振,北京、上海各高校開始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分配方式了。

四月中,眾多用人單位在同濟大禮堂擺攤設點,和畢業生零距離接觸,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單位企業和單位企業的用人需求。

人頭攢動,不僅僅是畢業生,所有感興趣的學生們都來了大禮堂,瀏覽企業要求,面對面直接和招聘人員交流。

莊圖南也不例外,在大禮堂裏泡了大半天。

莊圖南參觀完同濟的招聘會後意猶未盡,聽說復旦的學校招聘會也即將舉行,同濟復旦兩校相距不遠,復旦偏文,莊筱婷學文科,莊圖南打聽了復旦招聘會的時間地點,決定去復旦幫妹妹看看文科的招聘情況。

復旦招聘會在學生活動中心召開,人潮中,莊圖南意外遇見了王尚文。

王尚文連連感慨,“我考大學時,文學、歷史、哲學都是考分最高、最吃香的專業,我剛才轉悠半天了,就沒看到幾家單位要這幾個專業的,基本都是要經濟、管理、金融這三個方向的。”

王尚文感慨,“社會發展真快,這才幾年工夫啊,鬥轉星移,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