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破人亡(第4/9頁)

日子就這麽無憂無慮地過著。可是桑家院墻之外,東溪鄉並不安寧,整個建安縣境內都不安寧,只因麻溪一帶峒寇作亂,四處劫掠,已經鬧騰了大半年。東溪鄉雖然離麻溪較遠,尚無賊寇侵擾至此,但時常有逃難的饑民路過。桑家人樂善好施,總是拿出存糧救助饑民。饑民們哭訴賊寇如何兇悍猖獗,如何劫財掠糧,如何害得他們家破人亡,桑家人聽多了這些慘事,免不了擔心賊寇隨時會殺來,私下裏商議要不要舉家外出避禍。好在好消息很快傳來,朝廷派出了大批官軍進剿,說是不日便將蕩滅麻溪賊巢,平息這場寇亂。

然而峒寇作亂,還只是賊過如梳,官軍進剿,卻是兵過如篦。入夏後的一天,一支官軍分道進剿,從東溪鄉路過,突然汙蔑鄉民暗資賊寇,在鄉裏大肆燒殺起來。桑家本就是鄉裏富戶,首當其沖,亂兵一撥撥地沖進了家門,桑家人慌亂之下四散奔逃。桑母找到了兩個兒子,卻尋不見桑榆在哪兒,四處哭喊,被趕來的桑父拉拽著,躲入了地窖之中。當時桑榆正與桑老丈玩捉迷藏,桑老丈知她躲在閣樓上,慌忙沖上閣樓,果然找到了她。這時亂兵沖了進來,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慘叫聲、哭喊聲響成一片。桑老丈慌忙將梯子抽上閣樓,抱著嚇壞的桑榆躲在雜物堆中,捂住桑榆的嘴,不讓她出聲。

亂兵將桑家洗劫一通,很快發現了地窖,將桑榆的父母和兩個哥哥抓了出來,逼問還有沒有其他藏起來的財物。桑父將所有存放的財物都交代了,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求饒。可是亂兵沒有放過他,一刀將他砍死,又將桑母和兩個哥哥一一砍倒在地。

這一幕就發生在偏屋外的院子裏,閣樓壁板上有接縫,桑老丈湊近接縫,緊張地看著外面的一切。接縫就在桑榆的眼前,她親眼看見父母和兩個哥哥被摁跪在地上,在求饒聲中一一被殺害。她的嘴被桑老丈緊緊地捂住,發不出任何聲音,渾身不住地顫抖。她瞪大了眼睛,亂兵手中沾滿鮮血的刀口每一次砍下,她渾身便抽搐一下,腳尖不小心蹬到了堆放的雜物,雜物倒塌,發出了響聲。院子裏那夥亂兵聽見了,一擡頭瞧見了閣樓的入口,就舉著刀挨了過來。桑老丈緊張萬分,只能緊緊抱著桑榆一動不動,聽天由命。

就在這夥亂兵聚到閣樓入口的正下方時,忽然幾聲貓叫響起,一只狸花貓從閣樓上跳下了地,躥進了不遠處的花叢裏。這夥亂兵嚇了一跳,有的罵罵咧咧,有的哈哈大笑。這時其他幾夥亂兵搶走了財貨,割下了首級,紛紛在各處屋子放起了火,陸續退出了桑家。軍賞以計首論功,殺賊斬一首級,可賞絹三匹、錢三貫,這夥亂兵又搬又扛地搶走了眾多財物,臨走時還不忘將桑榆父母和兩個哥哥的腦袋割下。這時起火的裏屋沖出來一個人,有亂兵笑道:“劉二,你個治病救人的郎中,居然也來幹這事。”亂兵所說的劉二,渾身掛滿了財貨,訕訕一笑,隨著這夥亂兵一起去了。

亂兵走空後,桑老丈悄悄地放下梯子,小心翼翼地抱著桑榆下了閣樓。放眼望去,片刻前還是一片安寧祥和的家園,此時已是一片狼藉,桑榆的父母和兩個哥哥橫屍在地,脖子斷口還在往外汩汩地冒血。桑老丈趕緊捂住了桑榆的眼睛,可是她已經看見了,小小的身子不住地發抖。四處濃煙滾滾,大火翻騰,桑老丈來不及給桑家人收屍,只能抱著桑榆逃了出去。偌大一個東溪鄉,被這支官軍殺得沒留下幾個活口,一座座村舍也在大火中被夷為平地。錢糧洗劫一空,留下來沒有吃的,還會擔心遭遇賊寇和官軍,桑老丈只能帶著桑榆背井離鄉,如曾經那些饑民一樣,踏上了流亡之路。

一路上與不少饑民為伍,饑民們大多來自東溪鄉至麻溪一帶,都是被這支分道進剿的官軍禍害,淪落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桑老丈聽饑民們談及,這支官軍的將首名叫蟲達,所過之處燒殺搶掠,殺良冒功,雞犬不留。桑老丈記下了這個名字,桑榆也記下了這個名字,後來聽說蟲達因為這次進剿殺賊眾多,論功行賞,竟受到皇帝召見,還被封為了大官。

蟲達是如何“殺賊立功”的,桑老丈比誰都清楚,可他清楚又有什麽用?他需要盡快找到落腳之處,盡可能地照顧好年幼的桑榆。他牢記著桑家待他的恩德,在一處破廟宿夜時,他懷抱著滿臉淚痕好不容易才睡著的桑榆,對著殘破的佛像暗暗發誓,無論如何要將桑榆撫養長大,以報答桑家的大恩大德。他帶著桑榆一路流亡,最終來到了還算太平的建陽縣。桑老丈早年學過木工活,後來在桑家做了仆人,這門手藝便擱下了,沒想到年老之後,靠著重拾這門手藝,先是給別的木匠打下手,後來自己攬活掙錢,好歹在建陽縣立住了腳。桑榆漸漸長大,變得越來越懂事,她知道桑老丈年事已高,於是洗衣做飯,攬下所有能做的家務,閑暇時還幫著桑老丈做一些簡單的木工活,兩人以父女的名義相依為命,在建陽縣過了幾年還算安穩的日子。只是自從被桑老丈捂住嘴不能出聲、目睹父母和哥哥慘死之後,桑榆便不再說話了。從前她很愛說話的,總是纏著桑老丈問這問那,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然而經歷家破人亡的變故後,桑老丈再沒聽她出過一聲,說過一字,哪怕桑老丈攢錢請人教她識字,她也只是跟著點頭搖頭,從不做聲。桑榆平日裏當著桑老丈的面,臉上常常笑著,可是背著桑老丈時,臉上的笑容便會消失,變得郁郁寡歡。桑老丈看在眼中,常常擔心桑榆會想不開。他知道自己老了,沒多少年可活,等他一死,這世上便沒人照顧桑榆了。他趁著自己還有力氣,拼了命地雕刻木作,到處挑擔售賣,一來讓桑榆跟著四處走動,也好散散心;二來多賣些錢,好給桑榆置辦嫁妝,將來為桑榆找個好夫家。這樣他才能死得安心,將來去陰曹地府見了桑家人,才能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