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清照(第2/6頁)

【如果說周邦彥的詞作風格,是集眾家之所長,那麽這位詞人,其詞作風格就是獨成一派,自成一家。】

【而且這位詞人不止特殊在詞作風格上,更是因為對方在我國整個歷史中,也可以是單拿出來璀璨的閃耀明珠,在詩詞文章都以男性為主的時代下,她是歷史的“例外”,是四大才女之一,也有人

稱她為“千古第一才女”。】

【這四大才女有蔡文姬,有上官婉兒,有卓文君,也有她——李清照,是難得有可靠史料能佐證的才女之名,是在男性對於文學的壟斷下,讓我們得以見證,在那個時代,也有女性可以發光發彩,並且絲毫不輸給男性!】

“竟是女子!還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寫詞的才女?"

"能被稱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這位女子的詞作也不知究竟是何樣的……獨成一派,自成一家,竟也是很高的評價了。"

“是女子啊,竟是女子。”

"女子有何稀奇的嗎?這天下之大,優秀女子何其多,先前天幕講了那麽多,對於這女子之能,著實不能小瞧了啊。"

"是……倒也說的是。"

女子究竟能做到何種地步,現在大多數人心中,都已經能清晰認知到和體會到,所以也不敢再妄下斷言。

不過一路聽到這裏,突然來了個女詞人,卻也的確更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他們也更迫切想知道,這位女詞人究竟如何。

【說起李清照,她也生活在北宋過,也經歷過北宋到南宋的風雨飄搖,還有那國恨家恥,她這一生,從北宋到南宋,從少女時代,到晚年時代,可謂是見證了宋朝的榮辱興衰,而李清照的所有成就,也與她這一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其實在少女時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親李格非,是蘇門的後四學士,舊黨中人,她的母親王氏也是大家閨秀出身,很擅長寫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

【於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李清照也是從小就很優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文章寫得好,作詞也更是個中好手,這妥妥就是古代版“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李清照1

6歲時,寫的第一首詞,就一下子轟動了當時的文壇。】

【這首詞我們也很熟悉,就是開啟了李清照詞人生涯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騖。】

漢朝未央官,

劉徹不禁嘶了一聲,這首詞看似簡單,寥寥數語,隨意而出,但卻有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簡單,這李清照可當真是不簡單。

秦王宮,

嬴政倒不是對這詞有多少見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見證了這女子的才能和學識。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裏去。

所以他下定決心創辦那女校,從未有過後悔。

這首詞一出,別說是劉徹在那裏感嘆,歷朝歷代下,確實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這短短幾句,言盡而意不盡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轟動文壇的一首詞。

若是讓他們來說,也只余下贊嘆的份了。

【這是李清照16歲作的第一首詞,質量之高,而在她17歲的時候,作的另一首詞,更是評價甚高,且千古流傳。】

【這首詞就是我們更熟悉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同樣是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並且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尤其最後一句的“綠肥紅瘦”,堪稱是佳詞典範,是不是有種畫面仿佛生動呈現在眼前的描繪之感?】

【這兩首詞一出,足以證明李清照的才氣。】

【不過李清照可不止有才氣,還有膽氣呢,比如她年紀輕輕,就敢品評北宋的各個詞壇文人,就如我們之前說過的,李清照評價蘇軾那一句——“不協音律,句讀不葺之詩。”】

【可不止是是蘇軾,柳永,晏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秦觀,黃庭堅等文人寫的詞,可都被李清照品評過。】

【李清照為此寫的《詞論》,因對這些文人的詞多加評判,所以在歷史上很是褒貶不一,但卻也表達了李清照對於詞作風格的觀點——即她認為“詞別

是一家”,要協同音律,且要有內涵,不能過於俗氣等。】

【而也正因為如此觀點認知,所以李清照的詞作風格,也才是獨成一派,自成一家,被後人稱之為“易安體”。】

"《詞論》,易安體……"

蘇軾去看那小屏幕中出現的《詞論》,和弟弟蘇轍一起,不由得對他這位徒孫越發的好奇起來。而後看李清照對於他們這些北宋文人作詞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