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禁錮不得 豈是簡單的男女之分?(第4/4頁)

【說起班昭,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身份名聲更大,但其實,就先之前說過的——班昭可還是一位政治家。】

【她是鄧綏的老師和閨蜜,自鄧綏臨朝稱制後,班昭始終在幕後協助鄧綏治理國家。】

【並且因為班昭熟讀史書,對歷代的興衰成敗,為政得失都了然於胸,所以有了班昭的指點,年輕的鄧綏初掌大權之際,也就更有章有法,從而讓大臣和百姓都心悅誠服。】

【而班昭作為鄧綏的得力“高參”,鄧綏業績出眾,天下敬服,也因此,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雖然眾人都知道班昭以女子身份而參政,但從無一人指責彈劾“閨蜜幹政”,反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直到班昭七十多歲之時去世,被鄧綏素服舉哀,並且隆重安葬。】

【她這以女子身份的一生,不得不說很是順遂安康,並且也有成就存於世,完全可算是女子之中的典範之一了。】

秦王宮。

嬴政敲了敲桌案。

聽著倒是不錯,也確實可稱為女子典範。

只是……只是就到此為止了?

以女子身份得以參政,當然也是歷代少有,但……為什麽總感覺天幕重點不是放在這裏?

總覺得有哪裏還未盡之言……

【班昭作品現存世七篇,其中《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

【如班昭所作的《東征賦》,寫的是班昭隨兒子曹成去陳留赴任途中的所見所感,以及離開京城的悲傷,還有長途跋涉的勞苦,在緬懷先賢,體察民難等中,給人以潔身自好,堅持正道,敬業慎行的教導。】

【全賦采取記敘,議論,抒情相間的方式,記敘條理清晰,議論委婉含蓄,抒情回環細膩。】

【最後班昭自感唯有隨子至官效力朝廷,聽天由命才是應得的歸宿。

於是解脫了愁苦,沿著寬闊通暢的大道前進便是欣然之事了,而通篇貫穿“東征”二字,筆墨潑於離京東行途中所見所感,以紀行言志,以言志抒情,在吊古思今中寄托情思,開懷暢議,表達政見等,確實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不過我們這裏重點要說的是《女誡》——】

來了!

聽到這裏,嬴政頗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果然不是他的錯覺,原來重點竟是在這裏。

結合天幕先前所言,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等等……這《女誡》,但是聽這兩個字,都叫人不由得側目注意。

所以這班昭所作的《女誡》,究竟是何內容?

……

不止是嬴政,其他未知《女誡》的諸人,也皆是有此感覺和疑惑。

所謂《女誡》,究竟為何?

再說其他知道《女誡》的,尤其是女子,想到那其中內容……

可是一時間,卻也多是疑惑和不解。

但與此同時,倒也有一點了悟和說不清的感覺等。

也不知天幕會具體如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