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讓耿立山擊節贊嘆的蔥爆羊肉!沈寶寶下廚記!(第2/4頁)

“我穿這身可以嗎林老板?”

“可以,很漂亮!”

重新扣上麥克風,節目開始錄制。

“作為一個北漂,我發現燕京人都很喜歡吃羊肉,不管涮羊肉、羊蠍子、羊湯、扒羊肉,在京城都非常受歡迎,其中有一道爆炒類菜品,對很多京城人來說三天不吃就饞得慌,這道菜就是蔥、爆、羊、肉!”

鏡頭隨著曾曉琪的移動轉到灶台前,林旭的身影再次出現。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林老板來教大家做這道菜,你好林老板。”

“你好曉琪姐。”

三道菜的流程幾乎一樣,林旭都會背了。

開場過後,開始介紹食材。

“蔥爆羊肉所用的食材和調料很簡單,主要有羊後腿肉、山東大蔥、生姜、大蒜、香醋、黃豆醬油、食鹽以及芝麻香油。”

介紹完後,曾曉琪問了一句:

“為什麽特別強調山東大蔥啊林老板?你是山東人嗎?”

“我不是山東人,也不是山東的女婿,之所以特別強調山東大蔥,是因為這種蔥比較甜,放進菜裏有更好的提鮮作用。”

耿立山微微點頭,對這話很是認同。

山東大蔥是蔥爆羊肉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不光這道菜,京醬肉絲、烤鴨等需要用到蔥絲的菜品,也全都需要用山東大蔥來制作,而且只能用蔥白部分。

這樣的大蔥甜、鮮、無絲無渣,既能中和醬的鹹,同時也能讓菜品增加一股清鮮的味道。

林旭介紹完之後,開始改刀。

他拿起羊肉,沒有直接切肉片,而是順著肌肉的紋理把羊肉的筋膜給剔了下來。

“做羊肉,筋膜一定得剔幹凈,不然做出來的菜嚼不動,費牙。”

他一邊忙活一邊講解,剔完瘦肉上的筋膜,又將肉翻過來,對著肥肉的部分輕輕剔下薄薄一片筋膜。

這層筋膜被稱為羊肉的“雲皮”,不剔掉的話做出來的羊肉嚼不爛。

所有筋膜都剔掉後,順著羊肉的紋理把羊腿肉切成六厘米左右的肉條,接著再頂絲把羊肉切成片。

攝像師湊過來拍特寫的時候,曾曉琪也湊在一旁看著,要是簡單的話打算回租的房子裏自己做一遍。

這時候林旭說道:

“肉片不用切太薄,一點五毫米左右最好,這樣的厚度既能快速炒熟,同時又有一定的嚼勁。”

聽到肉片不用切太薄,曾曉琪心裏一喜,哈哈,這正符合本姑娘的刀工!

但一聽是一點五毫米,她腦袋上頓時冒出一串問號。

都一點五毫米了還不算太薄?

林老板伱對薄是不是有什麽誤解啊?

想想自己切土豆絲比KFC裏賣的薯條還粗的刀工,曾大美女明智的選擇了放棄。

算了算了,沒必要因為一道菜把手切掉。

以後想吃蔥爆羊肉,還是厚著臉皮去找林老板蹭飯吧。

羊肉切好後放在盤子裏備用。

接著開始切蔥。

“蔥只用蔥白部分,切的時候要切成小滾刀,這樣蔥能快速散開,在鍋裏過一下就能斷生。”

切圓形食材的時候一般會用到滾刀塊。

所謂的滾刀,其實不是刀在滾動,而是食材在刀下面滾動。

每切一刀就滾動一下食材,這樣切出來的食材更均勻易熟,而且表面積更大,更容易掛到湯汁。

圓形食材切的時候要沿著食材的圓心來切,行話叫軸線。

下刀的時候,菜刀超過食材的軸線,切出來的塊就比較大,這種滾刀塊被稱為為大滾刀。

假如沒超過食材的軸線,那就是小滾刀。

把蔥切好後,林旭用手在案板上輕輕搓了兩下,讓蔥一層層散開,接著盛到一個大碗裏。

羊肉和蔥切好後。

林旭又切了一些姜末和蒜末。

“蒜末要多準備一些,因為這道菜在烹制的過程中,需要分三次往鍋裏放入蒜末。”

三次?

曾曉琪問道:

“為什麽呀林老板?”

“為了去腥膻,大蒜有著強烈的去腥膻作用,所以做羊肉的時候最好放點。”

甄文生看著耿立山問道:

“立山先生,林師傅沒說錯吧?”

“沒有,不僅要放三次蒜,還得烹兩次醋呢,這都是為了去腥膻。”

耿立山現在對林旭真是越看越滿意,這種懂得古早做法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少了。

就拿這道菜來說,隨便從飯店裏找個年輕廚師來做,那肯定蠔油料酒胡椒粉等亂七八糟的一塊兒上。

但事實上,做蔥爆羊肉是不能放料酒和各種香料的。

因為這道菜吃的羊肉本身的香味,一旦放了料酒和香料,肉的香味就會被完全壓住,整道菜就瞎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林旭架上炒鍋開始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