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南北並起(第4/5頁)

並很快,來到了幾乎與自己旗幟齊平的杓合大旗下。

“撤吧!”

阿裏開門見山。“半日不行,再過半日也不行,莫要在此徒勞消耗兵馬!”

杓合冷冷看眼阿裏:“不能沖百八十個來回的騎兵,能叫騎兵?”

“東面河上有禦營水軍的輪船,全都帶弩炮……沿河七八百步,已經不能立足。”阿裏面無表情,緩緩以對。“雖不清楚城下是什麽情況,但絕對比我們更無力,拖不了多少人的……若我是嶽飛,待會定然要派一支兵沿東面河道出來,把我們兩面包住。”

“等他們出來再撤不遲。”杓合猶豫了一下,還是搖頭。“元城那裏或許還有兵馬在拼命咬住嶽飛,等我們過去。”

“宋軍已經有輪船去館陶了。”阿裏終於說出了最後一個要命情報。“若是館陶被宋軍水師帶著河對岸的宋軍一起掏了……然後此地再遣一支兵馬順著東面河道出來包住、咬住我們,咱們這兩萬人,可真就萬劫不復了。”

杓合終於變色,卻又不解:“宋軍如何這麽多兵?”

“應該是將三州撤下來的禦營右軍精銳提前調度了過來……不是三萬一城對五萬,而是三萬一城對六七萬。”阿裏依然平靜。“兵力上一開始就被算計了。”

杓合憤恨難名:“王伯龍自恃身份,不服都統軍令,至於貪功誤事!”

“聽我說。”阿裏嘆了口氣。“杓合,我知道你跟高都統是舊交,而且高都統以往遮遮掩掩,暗示自己是高麗人,這些年卻是漸漸明白說自己是渤海人……大(上白下大)兄弟去後,儼然就是你們渤海人的主心骨……你害怕他出事也屬尋常。但事情真沒有壞到那種地步,元城周幾十裏,城內一整個萬戶,還有高都統自己提前收攏的幾千渤海、高麗健兒,加上後來征發的兩三萬民夫,物資也充足,軍械也充足,想守還是能守的,尤其是不出本月,咱們援軍便該到了。”

杓合依然情緒難平,卻是在馬上低頭左右瞥了一眼,然後冷冷再對:“阿裏將軍,我記得當日我還是個行軍猛安時,便聽說過你的名頭,素來是連幾位太子都敢當面頂撞的,如今為何這般循循善誘?果真是老了、信了佛的緣故嗎?”

阿裏沉默了一陣子,方才平靜應聲:“信佛是有的,但此事與信佛無關,只是後來漸漸就曉得了,既要勸人,惡言惡語沒什麽好處,不如好言相對,誠實以待。”

杓合長呼了一口氣,一時仰頭不語。

“你部傷亡極大。”阿裏見狀依舊平靜。“先撤便是,我來為你殿後……不過此時既撤,他們無法包抄,又多是步兵,應該也不會窮追。”

“搖旗!吹號!”杓合終於不再使性子,而是幹脆下令。“謹慎撤軍!務必將傷員帶上!”

周邊金軍早就在等這個軍令,此時得到言語,立即轟然而去,阿裏也幹脆回身去調度兵馬。

就這樣,戰事忽然間便結束掉,而且金軍率先支撐不住……這當然不是什麽意外,但依然讓很多拼殺在第一線的宋軍大喜過望……不少殺紅眼的人不顧軍令,直接追殺出了缺口,但旋即遭遇到了金軍的反撲,甚至一度潰散。

但好在宋軍第二道防線匆匆提上,穩住了局勢,金軍也沒有戀戰。

戰事結束的非常突然,非止是缺口這裏,當城上遙望援軍撤走之後,城下的金軍騎兵也都紛紛在城上的示意下選擇撤離……而嶽飛,居然沒有讓自己的背嵬軍從後方冒險越過永濟渠,去堵住這種金軍的回城路線,只是放任他們進入城內。

這麽做,當然有各種理由,譬如大名城西北一帶角樓林立,在城下交戰,很容易遭受到城上居高臨下的打擊;再譬如說,永濟渠這個人工河,說寬不寬,說窄不窄,又不像北面陣地內部鋪設了密集浮橋,未必來得及;再譬如說,高景山也是個聰明人,他甚至讓部分金軍騎兵繞道到最安全的東南水門入城。

但理由終究是理由,沒做到底是沒做,而本來是可以這麽做的。

這讓部屬損失慘重,尤其是發現自家那支長斧重步兵戰死率高達兩成的田師中陷入到了某種極度的不安之中。

沒錯,不是憤懣和不滿,而是不安……這麽久了,田師中對嶽飛,雖然稱不上是知心了然,卻也多少曉得了一些對方的脾氣。

“元帥!”

下午時分,匆匆分派好前線事務,田師中便疾馳來到嶽飛的四字大纛下,不及下馬,便匆匆詢問。“敵軍大潰,城中必然震動,何況如此大城,周數十裏,總能尋到破綻,何妨今夜便以火藥炸城,然後募死士突擊,一旦成功,便可得手,以成奇功?”

嶽飛果然搖頭:“田都統,若是那般打算,剛剛我便該不惜傷亡,將城內那股騎兵盡量留在城外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