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5/6頁)

劉協已經很久沒聽過這麽惡心人的話了。他含了一口已經冷掉的茶水,靜靜看孫權表演。

“臣欲告訴江東長公主殿下,然而殿下如今有孕,不敢驟然告之。”孫權又道:“若再隱瞞步氏之事,又是欺瞞於陛下。臣萬萬不敢。臣思來想去,只能先來對陛下坦白,再聽從陛下的安排。臣有罪!臣願認罰!”

孫權這事兒,要說是觸犯法律了嗎?其實並沒有。

但漢代公主下嫁,至少年少時候,駙馬是不能另外納妾的,算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就比如陽安大長公主與伏完,就算府上另有侍妾,那也是成婚很多年後的事情了。像孫權這樣與長公主成婚還沒有兩年,就又搞出一個出身大族的愛妾來的,是很罕見的。

若是在太平歲月,皇帝不高興,治孫權一個大不敬的罪,那孫權這政治生命就完結了。

劉協靜靜看過孫權的表演後,卻沒有勃然大怒,或是免除他的罪責,而是淡淡問道:“那步騭與你所說的步氏,是什麽關系?”

孫權一愣,道:“他們乃是同族,只不是一支……”

“你舉薦步騭參與這次剿匪的行動,可有私心?”劉協又問,目光如閃電,照出孫權心底最深處的秘密。

孫權方才一番長訴還保持著鎮定,此刻被問了這一句,卻“刷”的一下冷汗就出來了,“這……臣不曾……臣沒有……”他停下來定定神,才組織起語言回答,“陛下明鑒,臣舉薦步騭,絕無私心,當真是因為朝廷乃用人之際,而這步騭跟隨在臣身邊日久,臣了解他的才學武藝與為人,這才舉薦給公瑾兄。若臣有半分私心,若這步騭不堪當任,周都督又怎會苟順私情?”最後兩句說得擲地有聲,看來的確是對周瑜的品行很有信心。

劉協不說話,只是審視著孫權。

在皇帝靜默的目光下,孫權感到巨大的壓力,就連跪著都幾乎承受不住要倒下去。

片刻之後,劉協收回目光,淡聲道:“果真如你所言,則是家國幸事。”

孫權長出一口氣,顧不得是禦前,伸手擦了擦額前的汗水。

“至於你說的家事……”劉協也還是第一次處理臣下“出軌”這等事情,因為在漢代對男人是很寬容的,不存在“出軌”這種情況,也就是因為孫權的妻子伏壽身份是長公主,才出現了這樣的局面。至於他上一世為秦朝皇帝的時候,感謝秦始皇時留下來的律令,丈夫出軌的,若給妻子殺了,妻子無罪。這等情況下,秦朝時的大臣等閑不敢嘗試。“你的家事……”

孫權屏住呼吸等著。

劉協不得不考慮當下吳地的局面,頓了頓,道:“此事你來求朕原諒,是求錯了人。朕不能代江東長公主原諒你。”但他也很明白,在這個時代,伏壽本人對於孫權來說是沒什麽威懾力的。伏壽背後代表的朝廷,才是孫權此刻跪在堂前汗出如漿的原因。一旦這件事情徹底劃到家事的範疇,那就相當於是要求伏壽啞忍了。伏壽對於他來說,不只是一個虛頭巴腦的長公主,還是在吳地的同盟者。

劉協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不如請江東長公主過來,你們當面談。至於她是否成全你和步氏,朕卻也是管不了的。”

於是就任由孫權在堂中跪等,而劉協趁隙與曹昂去進了午膳。

一時伏壽被請來,她已是身懷六甲,穿了品裝正服,也掩不住凸起的小腹。

伏壽入殿,一見孫權跪在那裏,便知道這是發生了什麽。

“給江東長公主賜座。”劉協道。

伏壽扶著腰坐下來。

孫權看一眼皇帝,又看一眼伏壽,只得跪在伏壽面前,方才跟皇帝說的話,又重復了一遍。言談中,他自己當然是鬼迷心竅、迫不得已。這倒也並不怪孫權,人都是畏難避禍的。敢於坦言自己的罪過,承擔責任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伏壽早在那日皇帝扮作匠人相見的時候,便已經與皇帝交過底了。因為被皇帝知曉孫權在外蓄養美妾而感到的羞慚,她早在那日孫府花園中就體會過了。所以此刻看著跪在自己面前長篇大論的男人,伏壽只覺內心一片平靜,甚至還有一絲乏味。

等到孫權終於停下來,伏壽才開口,淡聲問道:“我只有一句話問吳侯。”

“殿下請講。”孫權不敢擡頭看她。

“那位步氏有孕,是在我之前呢,還是在我之後。”伏壽其實早已知道答案,事無巨細,她都已經探聽清楚了。

“這……”孫權再次渾身冒汗,卻是冷汗,“……在殿下之前。”他聲若蚊蠅,大約是自己也覺得丟人了。

伏壽正是因為知道答案,才有此一問,要孫權的愧疚打壓到最深處,便“唔”了一聲,輕聲道:“吳侯與步氏青梅竹馬,我又怎麽會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