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捷(第3/12頁)

“嗯,那麽這崔興為人如何?”

“回恩師,崔興為人精幹忠正,疾惡如仇,是個難得的好官員,否則學生離開涼州時也不會大力舉薦他接替學生的涼州刺史一職了。”

“嗯。”狄仁傑思忖著,捋了捋灰白的胡須。

宋乾想了想,又道:“對了,崔興還認識從英呢。”

“哦?真的?”狄仁傑頓時兩眼放光,大聲追問,“他們怎麽認識的?有何淵源?”

宋乾思忖道:“嗯,我就是聽崔興談起,從英十多年前在涼州從軍時,與崔興打過幾次交道,因此崔興對從英有些印象。”

“是這樣……”狄仁傑又問,“那麽崔興可曾與你談起過,他對從英的印象如何?他們的關系怎麽樣?”

宋乾笑了:“崔興說從英那時候還不到二十歲,幾乎是個孩子,但人很聰明,相當能幹,就是有點兒傲氣,呵呵,總之印象挺不錯。”

狄仁傑如釋重負:“那就好,那就更好辦了。”他正對著宋乾,神情十分嚴肅地道,“宋乾啊,既然這樣,為師就要托你辦件要緊的事。”

宋乾躬身道:“恩師盡管吩咐,學生當萬死不辭。”

狄仁傑擺了擺手:“沒有那麽嚴重,不過是請你想辦法給崔興帶個口信過去,記住,是口信,找你和崔興都認識的屬下帶過去,你身邊應該有這樣可以信得過的人吧?”

“當然有。只是這口信的內容?”

狄仁傑長籲口氣,道:“這次隴右戰事,聖上的安排想必你都聽說了。姚崇舉薦的前軍和後軍將帥都很妥當,只是欽差人選大有奧妙。”

宋乾壓低聲音道:“聽說是高平郡王武重規?”

“嗯,”狄仁傑緊鎖雙眉道,“這是絕密的任命,朝廷中只有閣部的官員才能知曉。但是宋乾啊,你可知道姚崇為什麽要推薦武重規擔任這個欽差?”

宋乾字斟句酌地回答:“武重規現任鄯州刺史,而鄯州離隴右道上的戰場最近,讓他擔任欽差主要是出於路途近便的考慮吧。”

“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這……”

見宋乾滿臉疑惑的樣子,狄仁傑這才將袁從英發來軍報,以及昨天夜間發生在觀風殿上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對他說了一遍。宋乾聽得出了一身冷汗,此刻才算明白狄仁傑莫大憂慮的真正原因。

狄仁傑繼續道:“武重規是聖上的親侄子,過去在河北道戰事時曾與老夫有過嫌隙,由他來擔任這次隴右道欽差之職,徹查從英所發軍報中舉報的案情,一來可以讓聖上完全放心;二來也可以封住所有對我不利的口舌,姚崇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宋乾遲疑著道:“唔,但學生聽說高平郡王為人相當殘暴,恐怕……”

狄仁傑神色一凜:“你說得沒錯。宋乾啊,姚崇出此一策,其實就是所謂的丟卒保帥。哼!”他的聲調突然變得無比淒愴,“姚崇要保的帥當然是本閣,而那個被丟棄的卒子,就是袁從英!”

宋乾渾身一顫,大氣都不敢出。狄仁傑臉色蒼白,聲色俱厲地道:“伊州和庭州的事實真相如何,目前我們誰都不知道。但無論怎樣,袁從英劫奪朝廷飛驛,越級傳遞軍情,私告朝廷四品大員,都已犯了我朝大忌。即使最後能夠證明他所報的軍情屬實,也很難完全赦免他的罪過。而此刻假如有人利用我和袁從英的關系大做文章,再把朋黨鬥爭也夾纏在裏面,那不僅伊州和庭州的真相難以查清,就連我也會被牽扯進去,受到掣肘,對戰局的發展極為不利。”

宋乾倒吸口涼氣,喃喃道:“我明白了。所以姚尚書舉薦與您不和的武重規當欽差,這樣不論查出的結果是什麽,旁人都無話可說。”

狄仁傑頷首道:“最重要的是,聖上那裏也能交代得過去。但是你想,以武重規和我的關系,到時候他會善待從英嗎?”

宋乾低下了頭,狄仁傑的聲音嘶啞得愈發厲害了:“姚尚書可以為了大局不顧袁從英的死活,可是我不能……宋乾啊,我、我於心難安,我的心痛啊!所以宋乾,你必須幫我這個忙。”狄仁傑說著,顫抖地一把抓住宋乾的手,艱難地道,“崔興是前軍大總管,負責收復失地、馳援沙州。沙州與伊州臨近,崔興只要解了沙州之圍,就有機會見到借道吐蕃、迂回伊州的武重規。宋乾,你務必傳我的口信給崔興,讓他一旦晤面武重規,就想方設法阻止武重規對袁從英草率定罪,一切待林將軍和我到達隴右道以後再作定奪。”

“這……”宋乾遲疑著,“恩師,學生傳信過去是沒問題,可武重規此人剛愎自用,又殘暴無狀,崔興說話不一定有用啊……”

狄仁傑連連搖頭,幾乎吼起來:“有用的,一定有用的。無論如何也要試試看,拖一天是一天,你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