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鄉(第2/9頁)

“哦?你這見解倒頗有新意。如果人人都像你這麽想,也就沒有那許多傷秋懷離之作了。”

“陛下,臣的見解並不新鮮。臣的見解只是承襲古來聖賢的教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臣因此懂得,天地萬物,生生不息,自有其來處,自有其去所。也正因此,臣才不願做些無謂之感嘆,而願從容順應於這更叠往復的自然之律。”

“說得好啊。”武則天輕哼一聲,盯牢狄仁傑,“朕明白你的意思。更叠往復的自然之律,你是說朕也應該走到更叠往復的那一步了吧!”

“陛下!普天下均是陛下的臣民,後繼者更是陛下的血脈。陛下的榮耀和威嚴上承自太宗天帝,下托於黎民蒼生。這天底下至尊的榮威,必要有千秋萬代的傳承。”

“至尊的榮威,至尊的榮威。狄愛卿,你說說看,至尊的榮威難道也換不來一個青春永駐?至尊的榮威難道也敵不過一個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天數,至尊榮威乃人力。以人力敵天數,臣以為不智。”

“狄仁傑!你還真敢說!”

“臣問心無愧。”

武則天點點頭:“好啦,今天不談這些。今天朕找你來,是為了你的事情。”

“我的事情?”

“是啊。近幾年來,狄愛卿幾次三番上表要求致仕回鄉,朕都沒有答應你,實在是因為國事紛雜,朕離不開你這個股肱之臣。”

“蒙陛下錯愛,老臣甚為惶恐。”

武則天擺擺手:“聖歷以來,朕看天下昌平,邊關寧定,百姓安居樂業,朕也備感安慰。因此想到狄愛卿多年來為了國事操勞,以花甲之軀四處奔波,身邊無子孫頤養,亦少晚年靜休之樂趣,實在於心不安。所以,朕近日才打定了主意,準你致仕回鄉,即日啟程。”

狄仁傑一愣,但立即鎮定下心神,深揖到地,道:“臣蒙陛下如此眷顧,惶恐之至。陛下實不該為臣這樣操心。致仕歸鄉是老臣多年來的心願,今日得陛下降下天恩,許臣了此心願,臣感激涕零。陛下,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雙手扶住狄仁傑,道:“國老太謙了。國老這一去,朕實在不舍。只是朕心再不舍,也不願始終違逆國老的心願,望國老此去好自為之,多多珍重。”

狄仁傑微微顫抖著聲音答道:“老臣明白。”

“好了,如此朕就不多留國老了。國老只需將閣部的事務做個交接,便可擇吉日啟程了。到時候,朕就不去送了,以免傷感。”

“是,老臣就此別過陛下。陛下,您也珍重!”

武則天點點頭,狄仁傑倒退兩步,正要轉身,突然想起了什麽,又上前一步奏道:“陛下,臣致仕後也不需要衛隊了,臣這就將衛隊遣返衛府。”

“嗯。”武則天點點頭,看狄仁傑仍在踟躕,問道,“狄愛卿,你還有什麽事嗎?”

“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哦?你說。”

狄仁傑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臣想懇請陛下,準臣帶上衛士長袁從英一同返鄉。”

武則天頗有深意地看了看狄仁傑,道:“袁從英雖是國老的衛士長,但也是朝廷的龍武衛大將軍。國老此去不需衛士相隨,袁從英就該留在朝中繼續為國效力。不知道國老要他隨你一同返鄉,是什麽道理?”

“臣明白。只是從英與我相伴十余年,情深意厚如同父子,臣實不忍與他分離。”

“可是袁從英並不夠致仕的資格,如果要陪你返鄉,難道你要他辭官不成?”

“看來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哦?你是不是也應該問問袁從英他自己的意思?”

“不必了。老臣心裏有數。”

武則天搖頭道:“狄愛卿,你這個請求恐怕朕不能答應你。袁從英是重臣,朕還要用他呢。朕不會準許他辭官,朕也不會準許他與你共同返鄉。”

狄仁傑覺得太陽穴突突地跳個不停,不,他告誡自己要冷靜,定定神,再次開口道:“陛下。狄仁傑是大周的臣子,袁從英是大周的將軍。我二人的生和死都是陛下的,也是大周百姓的。為了陛下和大周,我們肝腦塗地萬死不辭。然今天老臣有這一請求,實在是因為多年來為了保護老臣的安全,從英多次以身犯險,在與賊寇拼殺中屢受重傷,至今沒有痊愈。這次返鄉,老臣想趁機帶他去休養,並州還有老臣相識多年的名醫,可以為他調治。老臣保證,一旦從英身體復原,老臣即令他回返神都,為陛下效力。”

“狄愛卿自己不就是大周朝的國手,為袁從英治傷何須另請名醫?”

“陛下聖明,應知醫者不治至親之人。”

武則天一愣:“哦?”她沉吟著,終於點頭道,“都說狄愛卿將袁從英視為己出,今天看來還真是舐犢情深哪。如果朕再不答應你,倒顯得朕不通人情了。好吧,就讓袁從英隨你一同返鄉吧。不過,朕有個條件,三個月後袁從英必須回京復職。在這三個月中,暫時保留其龍武衛大將軍之職,但免去一切實際職務,停發俸祿,官憑上交衛府。待三個月返京後再另行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