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推背(第2/23頁)

“有道理,有道理。”郭鏦連連感慨,“真是多虧了煉師,還有李彌……終使他們功虧一簣。”

裴玄靜卻在想,李景度和吐蕃奸細算是罪有應得了。可是李素呢,他又有什麽罪?

李素慘烈地自絕於清思殿前,竟無人再提及。為什麽?難道佛骨案告破,司天台監的生死就引不起任何興趣了?裴玄靜的心中涼意叢生。還有,李素臨死前所說的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純勾,他為什麽會知道長吉和純勾的關系?

千頭萬緒一時無法厘清,裴玄靜擡起頭來,驚訝地發現京兆尹還沒有離開。

案子不是已經破了嗎?

郭鏦遲疑著問:“裴煉師,你想不想去看一看三清殿?”

“三清殿?”

“不是大明宮的三清殿,是太極宮裏的三清殿。”郭鏦知道裴玄靜誤會了,忙解釋道,“太極宮裏也有一座三清殿,三清殿中亦有一座祭天台,關押論莽替的地牢就建在那座祭天台的下面。”

原來如此!

裴玄靜的心中微微一動。長安城中三大內,東內大明宮和南內興慶宮,她都已經在其中探尋過秘密了。現在,連西內太極宮的秘密也在等待自己了嗎?

裴玄靜擡起頭,對郭鏦淡淡一笑:“郭大人,我可以去嗎?”

“當然可以!”

馬車向西穿過右銀台門,便一路向南而行了。

走了一段,郭鏦開口道:“因大唐尊道,當年高祖皇帝遷入太極宮時,三清殿就建好了,專為供奉太清、上清和玉清三神。後來太宗皇帝在修建大明宮時,同樣也建了一座三清殿。自高宗皇帝起,三清供奉轉到大明宮中,太極宮中的三清殿便棄之不用了。只是,在這座三清殿的祭天台下面,建有一個頗具規模的地窟。”

裴玄靜問:“和金仙觀下面的一樣嗎?”

“比金仙觀下的地窟更大更堅固。”郭鏦道,“正因為有這兩座地窟的存在,使得在兩座道觀之間修築地道會比較容易。”

“地道究竟是何人所建?為何而建?”

“金仙觀下地窟直通太極宮三清殿中祭天台的地道,是在大歷年間挖掘而成的。”

“大歷年間?那就是代宗皇帝的時候了?”

“正是。”郭鏦幹巴巴地講述起來,“裴煉師肯定知道,金仙觀是當年睿宗皇帝為金仙公主修道所建的。此後,皇家歷代公主有出家修道者,均以金仙觀為首選。大歷年間,代宗皇帝的女兒華陽公主也曾在金仙觀出家。華陽公主生得聰明美貌,從小就備受代宗皇帝的喜愛,只是體弱多病,代宗皇帝特意讓她發願修道,就是祈盼能消災祛病。可惜華陽公主福薄,終究還是在二十歲剛出頭時便病薨了。華陽公主離世,讓鐘愛她的代宗皇帝深受打擊,沒過幾年也晏駕西去了。華陽公主是在大歷五年入道的,年十八歲,二十二歲薨逝,共計修道四年有余,一直都在金仙觀中。但是直到代宗皇帝駕崩之後,他為華陽公主在金仙觀下修築地道之事,才為人所知。”

裴玄靜驚訝地問:“竟是代宗皇帝下令修築的地道?”

郭鏦頷首:“是啊。代宗皇帝愛女心切,盡管華陽公主修道的金仙觀就在皇城之側,但他仍然不放心,恨不能日日見到女兒。可是不論皇帝出宮去見公主,還是公主回宮拜見父皇,都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所以,代宗皇帝便想出了修築地道這個主意。”

“原來如此。”裴玄靜問,“那後來又怎麽會把論莽替關進去的呢?”

“請煉師聽我說。貞元十六年唐吐大戰,劍南節度使韋臯抓到了吐蕃內大相論莽熱,將其送至長安關押。因為論莽熱的身份特殊,為了找一個秘密又妥當的關押地點,令德宗皇帝頗傷腦筋。最後還是先皇提出建議,將論莽熱關押到太極宮三清殿下的地窟中。先皇認為,這樣就等於把論莽熱關在皇宮大內,吐蕃人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沖破宮禁來救人。而且太極宮中的三清殿廢棄已久,南、北面各為掖庭宮和皇家大倉,都是戒備森嚴的所在,周圍從無閑人來往,可以保持絕對機密。”

裴玄靜贊同:“這個主意很周全。”

“當時朝中僅有德宗皇帝和先皇,以及幾位宰相知道論莽熱的關押地點。可是正當大家都認為萬無一失的時候,論莽熱卻逃走了!”

裴玄靜沒有追問論莽熱是如何逃跑的。謎底昭然若揭,就在眼前。

“裴煉師已經猜到了吧?論莽熱正是通過地道從金仙觀逃出去的。更可恨的是,他還將金仙觀中修道的女冠幾乎屠殺殆盡。”

“當時金仙觀中有女冠?”裴玄靜十分意外。

“有。”郭鏦重重地嘆了口氣,“當時在金仙觀修道的皇家女眷正是——郭貴妃。”

裴玄靜不覺睜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