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骨難

1

大唐元和十四年的正月,因為一個消息,帝都長安陷入了癲狂。

百姓們奔走相告——皇帝要迎佛骨了!

據傳在去年的臘月裏,功德使上書皇帝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骨舍利,每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迎之。”皇帝欣然應允,下詔將於元和十四年的正月十二日,奉迎佛骨至京師。

這將是大唐立國以來的第六次迎佛骨。

長安以西扶風縣內的法門寺中,存有一枚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貞觀五年,大唐太宗皇帝第一次迎奉舍利,但只是開啟法門寺塔基,在當地舉行儀式,並未迎佛骨入長安城。第二次是在高宗顯慶四年,佛骨被迎至長安供養,後送往東都洛陽。歷時四年才送還法門寺,儀式規模宏大。第三次迎佛骨則是在長安四年,女皇武則天命高僧法藏等人在除夕日將佛骨迎至長安崇福寺,次年正月十一日又迎入神都洛陽,盛況空前。同年,武則天退位,隨後駕崩。佛骨因而滯留洛陽,直到景龍二年時,才由中宗皇帝下令送歸法門寺,並欽定法門寺舍利塔為“護國真身寶塔”。

安史之亂後,肅宗和德宗皇帝分別舉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奉迎佛骨。因為大唐已經由盛而衰,藩鎮割據,民生艱困,所以這兩次迎佛骨的規模都比較小,時間短,皇家所賜的財物也不多。

上了點年紀的長安人都還記得貞元六年時,德宗皇帝那次多少有些寒酸的迎佛骨。不知不覺,三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又輪到德宗皇帝的長孫,英明神武的當今聖上來奉迎佛骨了。

今非昔比。如今的大唐就如涅槃的鳳凰一般,在皇帝苦心孤詣的努力下,終於展現出中興的氣象。此時迎佛骨,不正象征著佛祖在護佑大唐浴火重生嗎?這必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大盛事!

往年從除夕到上元節的半個月裏,人們都在家中辭舊迎新,進出京城的旅人要比平時少許多。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為了爭睹三十年一遇的迎佛骨,來自各地的僧侶和信徒,乃至各國使節均蜂擁進入長安城。

元和十四年正月十一日。就在迎佛骨的前一天,一場暴雪從天而降。

長安以東三十裏,秦嶺深處的藍關道上,漫天飛雪片刻便將崇山峻嶺染成了一片銀白。積雪很快沒過馬蹄,又被車輪碾出深深的印記。人們拼命鞭策著馬匹前行,他們都是從洛陽等地前往長安觀迎佛骨的,必須趕在今天日落前進入長安城。

偏偏一輛馬車橫在狹窄的山道口,堵住去路。

馬車本就破舊,還拴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車輪因雪打滑,陷入了道旁的溝中。馭者一個勁抽打老馬,無奈這可憐的畜牲心有余而力不足,怎麽也動彈不得。

人們圍攏過來,發現這輛車和大家的方向都相反,是離開長安往東去的。頓時吵嚷聲四起——

“這種時候出什麽京城啊,也不好好在家過完年再走!”

“就是,還帶那麽多行李,又不肯花錢雇一駕好車。這不是耽誤大家的工夫嘛!”

馭者急了,反駁道:“你們講不講理啊,大路朝天人人走得,憑什麽單說我們!”

“我們都是為了趕去京城迎佛骨的,獨你這輛車反向而行,阻了大夥兒的路,壞了眾人的福氣,我們當然要罵!”

車簾一掀,一位青衣老者自車內探出頭來,肅容道:“禮佛須先向善。佛祖教誨不妄言、不惡口,你們如此口出惡言,即使禮拜了佛骨,又能有何福報呢?”

霜雪刮在老者清臒的面孔上,他的話音不高,形容也十分憔悴,卻自有一番淩厲的風骨。眾人心中不憤,一時竟也回不出話來。

正在相持,從山道東面跑來一匹快馬,轉眼到了車前。馬上的郎君高喊:“叔公!”

韓愈一愣,便見侄孫韓湘翻身下馬,疾步上前向自己行禮。韓湘的頭上身上落滿了雪花,頭發眉毛都成了白色。

“你怎麽來了?”韓愈又驚又喜。

“叔公,事情我都聽說了!”韓湘一開口就呼出大團熱氣,“我特地從終南山中趕來,想送叔公一程。只是不知叔公何時上路,所以緊趕慢趕的,不料竟在藍關這裏遇上了!實在太巧了!”他左右四顧,“您怎麽……就這一輛車?”

“我知道今天會有大雪,故而讓其他人在灞橋驛歇宿,待雪停後再出發。”

“那您自己……”

韓愈重重地嘆了口氣:“皇命不可違,我須盡速趕往潮州赴任。”

還說什麽赴任!韓湘心中感慨。

早傳得沸沸揚揚了:叔公因為上了一份《諫佛骨表》,立阻皇帝奉迎佛骨,觸怒天顏,被聖上貶謫到潮州去任刺史。潮州乃嶺南蠻荒之地,叔公此行的艱難坎坷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