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被掩蓋的負面情緒(第2/2頁)

不得不說,葉秋薇分析心理的方式有些另類,但也確實獨到。

我一時有些無言,想了半天說:“你的意思是,神經官能症對她來說,更像是心理優勢,而非心理障礙?”

“不。”她說,“心理障礙就是心理障礙,一時有益,終究有害。陳曦一直在用畸形的責任感激勵自己,這與她善於壓抑感情的個性是分不開的。而情感壓抑者,比普通人更善於忍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這樣的心態怎麽可能健康呢?過度的責任感,會產生出焦慮、煩躁、緊張、多疑、不自信等多種負面情緒,但這些情緒,在陳曦身上卻從未有過明顯的體現,為什麽?是因為她的精神土壤中,從未生長過這樣的情緒麽?”

“不是。”我肯定地說,“神經官能症發展下去,一定會導致焦慮的出現,而之所以沒有在陳曦身上表現出來,是因為被她本能地壓抑了——她習慣性地壓抑了一切情感和情緒。”

葉秋薇輕輕挪了挪雙腳,並隨之改變了坐姿,比之前顯得更加輕松。

“張老師。”她輕輕一笑,“你正在學習我的思維方式。”

我一愣,迅速回味起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確實嗅到了些許“葉氏分析”的味道。葉秋薇喜歡通過一個人基礎的性格特點,逐層深入地推測其心理活動。不知從何時起,我不僅接受了她的思維方式,甚至開始有意模仿。這也是她對我的暗示麽?

我深吸了一口氣,內心深處似乎有些驕傲,但更多的還是不安。

她看了我一會兒,用繼續的講述打破了我的沉思:“正如你所說,陳曦習慣性壓抑一切情緒與情感,責任感帶來的壓力、焦慮、不安、自卑等等情緒,全都被習慣性地忽略,因而埋進了潛意識深處——關於這一點,陳曦自己都未必能意識到。壓抑的習慣會帶來意識的自我欺騙,讓她誤以為自己是個堅強的人,自己沒有任何負面情緒的積澱。或許在成長階段,潛意識裏的負面情緒偶爾還會噴發,但成年後,社會身份進一步掩蓋了潛意識深處的本我,徹底欺騙了她自己。”

透過陳曦,我仿佛看見了人類深不見底的心理世界,覺得有些眩暈。

“太可怕了。”我撫著額頭,有點喘不過氣。

“非常可怕。”葉秋薇回應說,“發生這種自我欺騙,即便是資深的心理學者,也未必有清楚的自我認識,何況一個外行呢?更可怕的是,那些負面情緒雖然被埋進了記憶深處,但絕不會憑空消失,正相反,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有著更強的繁殖能力,放任不管,它就會在潛意識深處的土壤中,如真菌般瘋狂蔓延。當這些情緒快要破土而出,陳曦就會產生宣泄的欲望。”

“就是驅使她‘無意中’翻出兒時就醫照片的心理動力。”我深吸了一口氣,“一個看似無意的舉動,其實已經在內心深處醞釀了多年。”

“她壓抑得太久了,如果不是寫了一本自傳,恐怕早就出問題了。”葉秋薇進一步分析道,“但是,一本有所保留的自傳,只能延緩她心理問題的爆發,而無法撼動其根本。所以我知道,她潛意識深處積攢已久的負面情緒,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心理弱點。”

我沒能跟上她的思路:“可是……嗯……接下來呢?說來說去,她也只是患有潛在的精神疾病——只是情緒上的,如何利用她的負面情緒導致她心肌梗塞呢?”

“別著急。”她擺擺手,“還沒到重點呢。她潛在的心理問題,只是一個方向,並不是具體的武器和手段。想通過暗示殺她,就必須對她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她靜靜地望著我,過了一會兒問道,“還記得她的遺傳病麽?”

我點點頭。陳曦在《隱痛》中多次提到,自己患有某種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雖然不會輕易致命,卻會帶來很多不便與困擾。成長過程中,她飽受疾病的折磨,成年後,隨著性格的不斷沉穩,病症居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但自始至終,陳曦從未對這種遺傳病進行過描述。

“她的病——她從來沒說過到底是什麽病。”我說,“你憑什麽認為,這一點可以利用呢?”

“她確實沒有明說,但顯然很有訴說的欲望。”葉秋薇雙眼微微上揚,“如果你仔細研究她的成長經歷,就不難發現,她的病,是家族性腎上腺嗜鉻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