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體內的細胞炸藥

“家族性,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我重復了一遍這個陌生的名詞,問道,“這是什麽病?”

“一種主要存在於腎上腺髓質內的腫瘤——”葉秋薇解釋說,“多數都是良性。正常的嗜鉻細胞是一種腺體細胞,主要分布於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節,功能是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幫助交感神經系統履行促進興奮的調控功能。”

我完全不明白她在說什麽:“葉老師,能不能解釋得通俗一點?”

她稍加思索:“通俗地說,嗜鉻細胞存在於我們的神經系統中,負責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腎上腺素你一定聽說過,就屬於兒茶酚胺類激素的一種。這類激素有收縮心血管、加快臟器代謝的作用。看見戀人時心跳加速,運動時渾身興奮,遇見危險時無法控制的緊張,都是這類激素在起作用。”她停頓片刻,接著說,“而一旦嗜鉻細胞形成腫瘤,就會擺脫神經系統的控制,過量地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導致此類激素含量增高。兒茶酚胺含量的增高,會引發血液循環系統和代謝功能的紊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高血壓及相關並發症,比如心悸、精神焦慮之類的。”

這番解釋還算通俗,我雖然沒有全懂,但也了解了個大概。琢磨片刻後,我敬佩地看著葉秋薇,說:“想不到你還懂醫學。”

“略知一二。”她面無表情地說,“雖然我主攻材料化學,但也會經常接觸生物化學的知識,自然對生理學有些了解。同時,心理學的讀研過程讓我明白,想要深入地研究心理,就必須掌握足夠的神經學知識——至少要知道人的各種情緒是如何通過物質產生的。”

我深深地垂下頭,突然有些沮喪。

我一直以為,自己從事犯罪心理研究多年,心理知識已經算得上豐富,甚至經常以此為傲。可聽了葉秋薇這番話,我才明白自己多麽膚淺。與葉秋薇比起來,我所懂得的東西可能連皮毛都算不上。

葉秋薇瞬間就看穿了我,說:“對知識欠缺的沮喪,能輕易地轉化為對知識的渴求。”

我嘆了口氣,坦誠地說:“謝謝你,葉老師,如果不是你,我都意識不到自己浪費了多少光陰。哎——是該給自己充充電了。”我很快平復了情緒,繼續詢問道,“對不起,凈在這兒感慨了。請繼續吧,你是如何判斷出陳曦患有這種遺傳病的呢?再者,她不是說,她的病已經在成年後自行消失了麽?”

“她以為消失了,但只是一種假象。”一陣風輕輕卷入室內,葉秋薇的裙擺微微晃動,“從功能上講,嗜鉻細胞瘤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的範疇,所以其病症狀況,與患者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我多少能明白她的意思:“就是說,她病情的變化,跟她壓抑的性格有關。”

“從頭說起吧。”葉秋薇拉了拉飄動的裙擺,“正如之前所說,通讀《隱痛》之後,我認為陳曦把自己的一切負面情緒,都隱藏在了潛意識深處。這種深藏的負面情緒是她的心理弱點,是可以利用的幹擾手段,就像導火索。但光有導火索是不夠的,我必須在她身上找到炸藥——能把她炸得粉身碎骨的炸藥。”

“很有意思的比喻。”我發揮出作為編輯應有的總結能力,“暗示殺人就像通過導火索引爆炸藥。第一次的車禍裏,舒晴的心理陰影是導火索,駕車行駛在高速路上就是炸藥。呂晨殺人的事件中,呂晨的偏執症狀是導火索,與丁俊文共處一室就是炸藥。導火索是心理因素,而炸藥是現實因素,二者結合,才能制造出爆炸效果——即通過心理幹預現實。”

葉秋薇盯了我一眼,流露出些許驚異,隨後繼續分析:“如你所說,我已經發現了殺死陳曦的心理因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尋找可以利用的現實因素。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陳曦的病。之後,我把《隱痛》中關於遺傳病的內容全都抄錄下來,一直分析到晚上。”

“請說說分析過程。”

“陳曦第一次發病,是因為母親的離開。”葉秋薇說,“88年年底,她的父母辦理了離婚手續。89年年初,還未出正月,她的母親就回家取了東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當時,她看著母親遠去的背影,突然覺得渾身發熱,頭腦昏沉,隨後便暈了過去。醫生沒能檢查出她的症結所在,最後只做出了表面結論,說是血壓突然升高引起的昏厥。”

我努力回想了一下,《隱痛》裏好像確實是這麽說的。

“但自此之後,這種昏厥就開始一再出現。”葉秋薇似乎也稍稍回想了一下,“第二次,是她在父親的車間裏玩的時候:工廠家屬院的孩子們喜歡結伴到車間裏嬉鬧,陳曦也經常去,但那一次,不知道為什麽,她玩著玩著就昏了過去。第三次是學校開運動會的時候,陳曦本來跟同學玩得好好的,瞬間就暈了過去。接著,是第四次,第五次——昏厥愈加頻繁,終於引起了陳旗幟的重視。他帶陳曦到市一院做了詳細檢查,檢查結果卻顯示陳曦的身體一切正常。不過,醫生在詢問家族病史的時候,得知陳旗幟青少年時期血壓長期偏高,而他的母親,陳曦的奶奶,在世時也經常因為血壓突然增高而導致昏厥,至死都沒能查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