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自白書(第3/6頁)

我自言自語道:“搏一把吧……”李源良就在旁邊,但我並未同他商量,凡是工作上的事從來都是我一個人拿主意——“好,搏一把!既然要借,就不能吝嗇,只能維持一時的金額是不行的,必須超過席有仁申請的金額——必須要保證能從根本上令瑞和企業重新站起來,以謀圖更大的發展。”

李源良停止拉小提琴,開口說道:“又要賭了?”他的話中既無嘲諷,也無抗議,“如若失敗,人們會說什麽呢?希望他們能發明些有趣的新詞匯。”——他只關心這些。我將蓋有董事長批準印章的文件交給了銀行,就是這份文件拯救了席有仁。董事長的印章一直由我保管,而且他的所有信件都是我寫的。到了後來,甚至連銀行職員也將我的字當做是李源良的筆跡。

席有仁是一個精力旺盛的怪物。得到融資的認同書後,他便立刻返回新加坡,專心致志地開始著手企業重建。一年後,他便將貸款悉數還清。為了還錢,他親自來到上海,但李源良和我當時正在歐洲旅行,視察業務。準確地說,李源良是去各個美術館、劇場和音樂會,我則是去視察各地銀行。

席有仁得到融資後,每月都要對其事業狀況作兩次詳細的報告,簡直殷勤得過度,而且每次都會說些感謝的話。可以說,只要是這個世界上有的所有感謝的表現方法,皆已被他收羅殆盡。我一般每收到三次就寫一封回信,內容不過是叫他加油而已。當然,李源良是不會寫的,一直是我以他的名義來寫。旅行中,我也給席有仁寄過幾封信和明信片。當時曾計劃順路去趟新加坡,便就此事聯系了席有仁。不過,後來新加坡之行因故取消了。

旅行回來,戰爭便爆發了。至於關閉銀行在上海的業務轉而移至重慶,也是我以李源良的名義作出的決定。戰爭中,我與席有仁的聯系一時中斷。後來我聽他說,在日軍占領新加坡後,他便放棄事業開始四處逃亡。等戰爭結束,興祥隆銀行又重返上海。同樣,席有仁也回到了新加坡,開始收復以前的企業。雙方都忙著處理自己的事。

關於戰後上海經濟界的狀況,想必你也知道,簡直無以名狀。官僚資本掌握了所有生殺予奪之大權,我每每想起就會肝腸寸斷。民族產業無法逃離棍棒的撲殺,盡數被滅。興祥隆銀行融資的民族產業全部破產,銀行也因而倒閉。我甚至遠渡美國,企圖尋找救亡之策,卻均失敗而回。就這樣,長年的夢想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一朝破滅。

我們放棄上海,流落到了香港。我和李源良均無妻子。李源良的妻子在重慶去世,並無孩子;我雖然並非獨身主義者,但忙於工作,也未成家。我們都無牽無掛。因此,我們計劃在香港重新開始。然而,對外來人而言,香港的風潮並非那樣溫暖,而且我們也沒有任何基礎。我們花光了身上僅有的錢,卻連一個像樣的事業的衣角都沒摸到,僅剩一身皮骨。南國的太陽實在酷烈得無情。應該北返嗎?不,此時中原早已戰火密布,紅軍已如波濤般跨越了長江。

我們從一流公寓遷至二流公寓,這樣做自然是為了節約經費。後來,我們更是搬到了三流公寓,而且是二人同住一間小屋,淪落之感愈發痛徹心扉。就在那時,我偶然間遇到了一位以前在上海結識的日本實業家。那位名叫矢田的日本老人剛好前往東南亞旅行,歸途順路就來了香港。矢田是工業家,擁有一家生產塑料的工廠。在他眼中,旅行所到之處都是他產品的市場。而且,他當時正在考慮產品的直接出口,恰巧就遇見了我們。性急的矢田老人立刻熱情地勸說我們——來日本吧,幫我負責工廠的出口部門,我的產品的客戶都是南洋的華僑。

“去吧!”李源良說,“我也很想去看看日本,以前旅行時,從沒在那裏逗留過兩天以上。”

我同意了。反正當時進退維谷,如此可謂正中下懷。

在香港窮困的底層生活,讓我對李源良有了新的認識。我當時大受打擊,心中充滿了落魄的感慨,可李源良卻並非如此。若論落魄的嚴重程度,他才是真正從極高的地方狠狠摔下來的一位——頂級的大資本家一下子便淪落到了近乎於無業遊民的境地。而我原來只能算是中產階級,如此境遇本不足以令我一蹶不振。但即便如此,我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可是,你猜李源良怎樣?他失去了小提琴,卻在灣仔買了一把便宜的胡琴,整日開心地彈奏,毫無像我一般山窮水盡的悲壯感。他的舌頭本應習慣了美食,但在吃路邊攤的蕎麥面時,他也會十分滿足地吧嗒嘴巴。至於衣著打扮,反倒是我更加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