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去似朝雲(第4/14頁)

張建侯這才松了口氣,忙進來望月樓後院,尋到三人。

文彥博道:“建侯來得正好。我得到假崔都蘭的消息,正告訴他們兩個呢,快過來坐下。”張建侯道:“啊,捉到假崔都蘭了麽?”

文彥博道:“那倒沒有,只是官府派畫工畫了假崔都蘭的相貌,拿去陜州請人辨認,果然有見過真崔都蘭的人說這是假的。真的崔都蘭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怕是早被那群黨項人用化骨粉化掉了。”張建侯道:“這不是馬後炮麽?不算什麽好消息。”

沈周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嘆道:“想想一個月前的那些事,當真是驚心動魄。如果不是慕容英手下留情放過了我,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人懷疑到假崔都蘭頭上。李代桃僵,這計劃太厲害了。那假崔都蘭看起來冷漠木訥,卻想不到如此厲害,心機深不見底。”

張建侯道:“崔都蘭不算什麽,真正厲害的人是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劉德妙。你們想想看,她竟然厲害到如此地步,凡是她預言要死的人,一個個都死了,而且每一個都不是她殺的——崔陽是因為跟人鬥茶失敗自殺身亡,真的崔都蘭因為是崔良中之女被黨項人殺死,曹豐則是被假崔都蘭派慕容英殺死。可惜官府沒有捕到這個神秘婦人,不然我真想見見她到底是什麽樣子。”

沈周道:“你祖姑父不是畫過她的畫像麽?你算是見過畫中的劉德妙了。”張建侯道:“真人總會跟畫像有所差別吧。”

包拯和文彥博同時“啊”了一聲,交換了一下眼色,愣在了那裏。

張建侯道:“你們兩個這是什麽表情,怎麽好像吃了只蒼蠅似的?”文彥博嘆道:“你是沒有見過劉德妙,我和包拯都親眼見過她,當時她人就在我們面前。”

張建侯大吃一驚,道:“什麽時候?在哪裏?”文彥博道:“一個月前,在包府廳堂裏。”

張建侯卻是不相信,嚷道:“這怎麽可能呢?”轉頭去看包拯,他也點了點頭,表示文彥博所言確有其事。

包拯這才想起來,當日他和文彥博、楊文廣等人闖進自家廳堂尋找假崔都蘭,正見到寇準遺孀宋小妹在與一名婦人說話,還以為那婦人就是崔都蘭,哪知她擡起頭來,才發現是另外一名女子,依稀有些面熟。宋小妹稱那是她的故人,命人送她進了內堂。而包拯幾人的心思全在假崔都蘭身上,竟絲毫沒有多留意到那婦人。現在回想起來,那婦人正是劉德妙。看來宋小妹之後匆忙離去,只是要替劉德妙打掩護,將其帶出城去。她那麽做,旁人倒也不是特別難以理解,畢竟她母親劉氏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女兒,跟出自北漢皇族的劉德妙是親眷。可包拯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一點兒小小的失望——昔日寇準寇相公何等剛直,眼睛容不得一點兒沙子,而今他的夫人卻公然庇護逃犯兼兇手,實在是有些不相襯。

張建侯道:“這麽說,劉德妙早就跟隨寇夫人逃出南京了?可姑父不是說她有重大圖謀,不會輕易離開南京麽?”文彥博道:“當時風聲那麽緊,為了搜捕劉德妙,商丘城都快被翻了個遍,之前庇護過她的曹氏自身也是岌岌可危,大概她實在無處容身,迫不得已才借助寇夫人之力逃離了南京。”

張建侯道:“那劉德妙這件事到底要怎麽辦?”

沈周和文彥博都有心庇護宋小妹,也不答話,只一齊望著包拯。包拯決然道:“劉德妙在知府宴會上向崔良中行兇,後來又救走假交引案的幫兇高繼安,罪行重大,寇夫人實在不該徇私。我們應該立即去官府告發她。”

張建侯曾與宋小妹同船多日,頗有感情,忙道:“不管怎麽說,寇夫人曾經救過祖姑姑的性命。她又不是劉德妙的幫兇,只不過念在親戚一場,順便帶她出城而已,不至於去告官吧。”

沈周也道:“這件事還是謹慎些好。寇夫人會見劉德妙時,她的罪行已經敗露,正被官府通緝,也就是說,寇夫人已經知道了她的所作所為,但還是背著我們救她,說不定另有苦衷。”

包拯想了想,道:“那好,我先寫封信給寇夫人,向她問明確認這件事,然後再作決斷。”他既然已經決定,旁人也無異議。

劉德妙早已逃離南京,也不知道高繼安是否一同出逃?那高繼安其實並沒有直接涉及崔良中遇刺一案,只是在他的院子裏發現了兇器,多半是劉德妙自己私下埋在那裏,也許是為了嫁禍,也許是因為別的原因。但高繼安偽造交引是千真萬確的事,是為假崔都蘭也好,是為崔良中也好,是為馬季良也好,雖則他只是雇主的工具,也是棄市的重罪。劉德妙跟假交引有關麽?她是逃犯身份,根本沒有能力處理數目如此巨大的交引,應該不會對茶葉有興趣。可如果不是假交引,她和高繼安之間的紐帶又是什麽呢?她明明自己有能力殺人,事實也是她親自向崔良中動了手,為什麽還要冒暴露身份的危險接近高繼安、又及時通知他逃走呢?如果二人不是有特殊的關系,就是劉德妙圖謀的大事多半要用上高繼安。也就是說,高繼安是假崔都蘭等人偽造交引的工具,又是劉德妙計劃某重大事宜的工具。可惜,這兩人搶先逃走,未能被官府捕獲,留下了諸多難解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