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造成的危害(第6/6頁)

[102]季崇威:《上海勞工漫記》,上海《大公報》,1946年5月2日;上海《大公報》,1948年2月20日(參見此處)。

[103]上海《中美日報》,1946年2月28日。

[104]上海《和平日報》,1946年5月28日;天津《大公報》,1946年4月2日。

[105]昆明《中央日報》,1946年12月25日。

[106]上海《大公報》,1946年4月10日。在1947年底,鮑大可發現上海大學教授的工資和拉黃包車的苦力生意好的時候差不多,一些機構付給專業人員工資和付給體力工人的工資差不多(《共產黨接管前夕的中國》,第19頁)。

[107]上海《申報》,1946年6月10日;天津《大公報》,1947年10月17日;天津《新星》(獨立報紙),1947年8月21日。

[108]天津《商務日報》,1947年4月6日。

[109]王遵明等:《我們對於改善公教人員待遇的意見》,《觀察》,1947年10月18日,第3頁。

[110]上海《申報》,1948年3月16日。

[111]上海《大公報》,1948年3月13日。想了解進一步的分析,見伍啟元:《公教人員的待遇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載於《觀察》,1946年10月19日,第8—9頁。

[112]欲了解該雜志當時的流行程度,見第五章和書後關於征引文獻的說明。

[113]張嘉璈:《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第65頁。

[114]這裏的觀點並不是批評國民黨政府接受外國援助,而是強調政府似乎不願意面對中國經濟處境的殘酷現實。這一弱點從政府依靠印鈔機和依賴外國援助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兩點也將政府置於尷尬的處境:在經濟危機加劇的時候,沒有別的生存之法,只有繼續求助於華盛頓。這一弱點為社論作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時代批評》(1948年1月15日,第3頁)將政府比作一個腐朽的舊家庭,不得不借錢糊口,不得不為他墮落的子孫購買鴉片。這個弱點還提供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比的另一方是簡樸和自力更生的共產黨。欲了解美國給予國民黨的救助、貸款和售貸的細節,見《中國白皮書》第1卷第360—409頁,第2卷第939—980頁,第1042—1053頁。想了解對美援計劃的分析,見周舜莘著《中國的通貨膨脹》第173—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