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阿爾漢格爾斯克的玫瑰(第2/3頁)

羅莎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對於狙擊手,擦槍是每天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同伴們回憶說,她總是一邊擦槍,一邊唱著歌。她喜歡文學,留下三厚冊日記。還喜歡寫信,寫給家人也寫給朋友。1965年她的部分日記和信件出版,對人們了解衛國戰爭期間戰士的前線生活是彌足珍貴的真實史料。在1944年10月10日的日記裏羅莎寫道:“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米沙·帕那林已經不在人世了。多好的一個小夥子啊!被殺死了……我知道他愛著我,我也……我已經20歲了,還沒有一個親密的(異性)朋友。”不過日記也有這祥的話:“現在還不是考慮那些事情的時候。”

從她的日記可以看出,在東普魯士戰役打響以後,人們已經開始憧憬戰後的和平生活。羅莎表示出想收養戰爭孤兒的意願,對於一個剛20出頭,還沒有談戀愛,更談不上成家的女孩子,這似乎有點奇怪。但如果注意到她父親在一戰中受過傷,兄弟姐妹六人並不都是親兄妹,其中三個是收養的孤兒,恐怕就不難理解了。蘇聯是二戰生命損失最慘重的國家,20—34歲年齡段男性死亡率高達36.1%(女性也達10.1%),35—49年齡段男性死亡率高達33.2%,49歲以上年齡段男性死亡率也為20.2%,留下戰爭孤兒之多,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除兩個哥哥和羅莎自己為國捐軀外,還有一個弟弟謝爾蓋也戰死了,有幸見到戰爭勝利的只有最小的兩個弟妹,而這還得感謝他們的家鄉遠在蘇聯北方,戰火沒有燒到那裏。

羅莎個子高挑,不著紅裝著戎裝也難掩其天生麗質。由於緯度高,阿爾漢格爾斯克全年平均日氣溫僅為攝氏1度(最高的7月也只16.1度),一年有6個月在0度以下。那裏的各種植物、包括玫瑰,都會抓緊短暫的溫暖季節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羅莎犧牲時還沒滿21歲,恰像家鄉的一朵玫瑰,生命雖然短暫,但無比美麗。

注意,羅莎斃敵54人的紀錄,在蘇聯紅軍狙擊手裏遠不是最高的,就在女狙擊手裏也排不到前列。女狙擊手中“大媽”級的妮娜·彼得洛娃(1893—1945),衛國戰爭開始時已經48歲,仍毅然參加紅軍並且拿起槍在前線作戰,總共擊斃敵人122名。

“阿爾漢格爾斯克的玫瑰”羅莎·夏尼娜

紅軍狙擊手中的“大媽”妮娜·彼得洛娃和車輕狙擊手在一起,照片攝於1943車,當時她已經50歲,斃敵紀錄107名。

蘇聯紅軍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裏琴科,斃敵309人,包括36名敵方狙擊手。

紅軍有多名女狙擊手斃敵紀錄超過百名,紀錄最高的是柳德米拉·帕夫裏琴科(1916—1974)和妮娜·羅布科夫斯卡婭(1925—),分別為309名和308名。帕夫裏琴科原來是基輔大學歷史系學生,1941年6月衛國戰爭開始後即“投筆從戎”。原來安排她做戰地救護工作,但被她拒絕,堅持要到戰鬥部隊。由於中學時代參加過射擊俱樂部活動而且成績不錯,上級同意了,於是成為第25步兵師一員,並且是狙擊手。1941年8月擊斃兩名敵軍,取得首次勝利。此後在敖德薩作戰,斃敵187名。在克裏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作戰8個月,到1942年5月,斃敵數已經達到257名。6月她不幸被敵軍迫擊炮彈片炸傷,傷愈後不久從前線被撤下,改做培訓狙擊手新人的工作,這樣她的紀錄便停留在309人上(其中36名是敵方狙擊手)。把她從前線撤下是出於保護考慮,因為她已經成為知名人物。戰爭是殘酷的,“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女狙擊手總數超過2,000名,大多數都像羅莎·夏尼娜那樣為國捐軀了,最終能和戰友們一起歡慶勝利的只有約500人。

帕夫裏琴科在西方十分有名,因為1942年下半年她曾經訪問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接見的第一位蘇聯普通公民。她還應總統夫人埃莉諾(Eleanor Roosevelt,1884—1962)邀請訪問了多個美國城市,受到熱烈歡迎。訪問期間獲贈兩支名槍,美國贈送的是柯爾特自動手槍,加拿大贈送的是溫徹斯特步槍。在英國訪問期間到過曾經遭德軍轟炸而嚴重受損的考文垂,那裏的工人為蘇聯捐款購買了三套X-射線透視設備。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非常注意狙擊手的作用,主要用他們消滅德軍擔任班、排、連長的士官和下級軍官。蘇軍許多高級將領(例如布瓊尼、朱可夫)都是士官出身,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這些人在戰鬥中的作用至為重要。而且只有通過實戰取得豐富的作戰經驗才能稱職,不是只經過一般軍校培訓就能達到的。戰爭前兩年的防禦作戰,狙擊手的作用又格外重要。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以後蘇軍轉入進攻,情況才有變化,但直到柏林戰役,仍然可以見到狙擊手的身影。羅布科夫斯卡婭和她的女狙擊手排,最後戰績就是在那裏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