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線無戰事”:歐洲第二戰場始末(第5/14頁)

對於英國的安全,是北非重要還是英國本土重要,應該是任何人都不難回答的問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本土丟了,英國能把自己的政府建到殖民地上去嗎?不把大量兵力用於保衛本土而集結在北非,說明他們很清楚,德國已經深深陷在蘇聯戰場,不可能再威脅英國本土的安全了。正是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讓英國得到了彌足珍貴的安全,然而他們給蘇聯軍民的回報卻是自食其言,在盟友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並不施以援手。8月30日斯大林回電丘吉爾,不客氣地指出:

實際上,英囯政府是在以自己的消極等待政策來幫助希特勒匪徒。希特勒正好希望各個擊破對手——今天是俄國人,明天是英國人。

這時,戰場形勢對蘇聯來說已經空前嚴峻。在北面,從8月8日起,列寧格勒便被德軍包圍。在南面,也在8月8日這一天,烏克蘭中部烏曼戰役結束,德軍南集群開始進攻基輔。在中路,斯摩棱斯克戰役已經進入尾聲,德軍兵力最強的中央集群已經在做進攻莫斯科的準備。9月3日,斯大林再次致信丘吉爾,提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指出由於德國人深信“西方現在沒有第二戰場,將來也不會有,所以毫無顧忌地又調了36個精銳師和大量坦克、飛機到東線來”,蘇聯正面臨致命的危險。他要求英國“本年內在巴爾幹地區或法國的某一地區開辟第二戰場,以使德國從東線調走30至40個師”,還希望英國加緊軍事物資的援助。

由於情況緊急,那封信在交給英國駐蘇大使的同時,還由蘇聯駐英大使在倫敦直接交給了英國政府。克裏普斯大使收到信後表示,他認為這封信極其重要,他將馬上轉交英國政府。還說自己會像過去一樣,“建議組織對德作戰的第二戰場”,並且告訴蘇聯人,他決定立即返回英國,以便“用個人的影響來保證實現信中提到的措施”。他當天就給英國政府發了電報陳述他的看法,他認為形勢嚴峻,斯大林信件所言並非誇張。他指出:

如果我們現在,在最後關頭不做出超乎尋常的努力,我們將長期地,也可能是永遠地從俄國戰場失去一切好處。

丘吉爾這樣回答他的大使:

當您說到一種“超乎尋常的努力”時,我想您的意思是指一種超越空間、時間和地理條件的努力。不幸的是,我們沒有這種稟賦。

對在倫敦交給他信件的蘇聯大使,丘吉爾仍然堅持說進攻法國是不可能的,並且表示在巴爾幹開辟第二戰場也不現實:

英國還沒有足夠的兵力、飛機和坦克來開辟這樣的戰場。……在冬季到來之前,我們不可能向你們提供任何重大的援助——不論是通過開辟第二戰場,還是提供你們所需要的各類武器。目前我們能提供的只是滄海一粟。

他同時給斯大林發了回信(斯大林9月6日收到):

雖然我們不應當不去做出應有的努力,但實際上英國在西歐除了采取空中行動外,沒有可能采取任何其他行動去迫使德國在冬季到來之前把軍隊從東線調往西歐。沒有土耳其的協助,就沒有在巴爾幹開辟第二戰場的可能性。……英國軍隊是否強大得足以在1942年侵入歐洲大陸,必須取決於一些不可預見的事件。

那封信還說,英國政府希望在1941年年底以前把自己在北非的軍隊擴充到75萬人,到1942年夏季增加到100萬人。

對這封信,9月13日斯大林回答道:

您在回信中再次強調目前不可能開辟第二戰場。作為回答,我只能說,沒有第二戰場,只會有利於我們共同的敵人。

然而,不應該忽視的是,就在丘吉爾戰時內閣主要成員中,也有人並不那樣認為,最先提出開辟第二戰場的比弗布魯克爵士便說:

俄國人的抵抗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種抵抗使德國軍隊調離了西歐,並暫時阻止了軸心國在其他戰場可能發動的進攻。它在所有被占領國家中造成了近乎革命的形勢,並為英國軍隊開放了兩千英裏長的海岸線。

“二戰”期間丘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次會晤,比弗布魯克都是主要陪同人員。而英國駐蘇大使,無疑是當時英國最重要的駐外使節。當然英國駐美大使也很重要,但1941年12月丘吉爾訪美,留下剛於11月18日晉升元帥的迪爾作為他的私人代表,同時也是英國三軍的代表,相當一部分駐美大使的任務就改由他承擔了。比弗布魯克和克裏普斯這兩個重量級人物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所表達的態度,恐怕沒有理由不相信是真誠的。然而,非常遺憾,那對丘吉爾也同樣不起作用。附帶說說,此後迪爾元帥一直留在華盛頓,直到1944年11月4日在那裏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