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誰炮制了“隆美爾神話”(第5/6頁)

希特勒派隆美爾去北非戰場,為快速提拔他創造了條件,因為在那裏他是“獨當一面”。在法國戰役中,隆美爾只是德軍10個坦克師長中的一個,他指揮的第7坦克師隸屬第15坦克軍,軍長赫爾曼·霍特(Hermann Hoth,1885—1971),1938年就擔任第15摩托化軍中將軍長。法國戰役結束後,1940年7月19日,他與另外14名將領一起晉升大將,其中包括另外兩位著名坦克將軍海因茲·古德裏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1954)和埃裏希·赫普納(Erich Höpner,1886—1944)。古德裏安是“二戰”最著名的坦克將軍之一,1938年2月4日,德國組建第一個坦克軍,軍長就由他擔任。從波蘭到法國再到蘇聯,在歷次重大戰役中他都擔負重要任務。1944年7月20日謀刺希特勒事件以後,還擔任了德國陸軍最後一任總參謀長。赫普納也是德國裝甲部隊創建人之一,1938年擔任第16坦克軍中將軍長。

這三個人論資歷、名望,都遠在隆美爾之上,後來都指揮過“坦克集團軍”。那是以坦克部隊為主,多兵種混合編制的集團軍級單位,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時古德裏安指揮的第2坦克集團軍,便由3個坦克軍(Panzerkorps)、1個步兵軍組成,另外還配備了1個“赫爾曼·戈林防空團”。庫爾斯克戰役中,霍特指揮的第4坦克集團軍由19個師組成,其中9個是坦克師或坦克擲彈兵師,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如果到了蘇聯戰場,隆美爾大概很難超越他在法國戰役的頂頭上司霍特,也不容易超越其他幾位坦克將軍。他們在蘇聯戰場上打過的大仗、硬仗、惡仗,更是隆美爾不能相比的。但直到1945年“二戰”結朿,他們也沒能晉升元帥,赫普納且因參與1944年7月20日謀剌希特勒事件被捕,被“人民法庭”判處死刑,8月8日在柏林城北鯿魚湖監獄(Plötzensee Prison)被施以絞刑。

1939年,希特勒在波蘭前線視察,希特勒的左側是當時擔任警衛工作的隆美爾。

隆美爾晉升得這麽快,顯然另有原因。原來,“二戰”不少德軍高級將領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加入納粹黨,對納粹的態度有所保留,而隆美爾不同,他從一開始就非常崇拜希特勒,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德國人民受到太陽的指引與領導,這一切或許是上天注定。”隆美爾把希特勒比作“太陽”,崇敬之情溢於言表。在給友人的信裏,末尾也總不忘加上一句毫不相幹的“Heil Hitler!”(希特勒萬歲!納粹對希特勒的致敬語)1936年9月納粹黨紐倫堡大會期間,軍銜還只是中校的隆美爾擔任“元首衛隊”指揮官,第二年10月晉升上校。1939年德軍進攻波蘭時,隆美爾仍然負責希特勒的警衛工作,在“元首”身旁形影不離,他在前一個月(8月1日)剛晉升少將。隆美爾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聽說我快速晉升是因為元首在幫我說話,你該知道我對此有多麽高興,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行動能獲得元首的肯定。”

1940年法國戰役開始前,隆美爾要求上前線,“一戰”期間他是在步兵服役,曾經在符騰堡山地營(Württembergischen Gebirgsbataillon)擔任連長,陸軍人事部門準備任命他為山地師師長。山地師是歐洲一些國家一種較為特殊的步兵部隊,擔負山地、沙漠以及特殊氣候條件下的作戰任務。但隆美爾希望去指揮裝甲部隊,為此求助於希特勒。雖然陸軍方面仍然反對,最後還是不得不按照元首的旨意讓他做了新組建的第7坦克師師長。2月27日他懷著感恩的心情向希特勒辭行,獲贈了一本《我的奮鬥》,希特勒還親筆題詞:“給有著愉快相處回憶的隆美爾將軍”。法國戰役期間,對這個自己“欽點”的坦克師長希特勒關注有加,在他授意下,5月26日隆美爾成為第一個獲授騎士鐵十字勛章的師長。6月2日希特勒召見德軍高級將領,被召見的都是集團軍司令官和軍長,135名師長中只有一人獲此殊榮,那就是隆美爾。

對於隆美爾在法國戰場上的表現,希特勒和納粹黨高官評價甚高,而軍中同僚、部下則多有保留。法國戰役結束不久,1940年夏,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炮制了一部宣傳德軍輝煌戰果的電影《西線的勝利》,隆美爾應邀參加攝制,在影片中頻頻露面,儼然銀幕上的大明星。他的一個主要參謀人員弗裏德裏希·馮·麥倫廷(Friedrich Wilhelm von Mellenthin,1904—1997),參加過波蘭、法國、北非、蘇聯以及戰爭末期西線幾乎所有重大戰事,戰後寫了一部內容詳實,被軍事界評為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回憶錄《坦克戰》(Panzerschlachten)。在那部回憶錄中,麥倫廷對隆美爾的評價就不高,說他主觀武斷,常常不聽取參謀人員的意見。看來,隆美爾與參謀人員的關系頗有一點像希特勒與普魯士將軍們的關系。普魯士軍人是把軍事當作一門專業看待的,重視的是客觀實際和軍事規律,而希特勒常常不顧客觀情況而憑主觀意願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