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史》的主要內容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世界歷史文庫中的一部傑作。作者把綿亙27年,中經議和、間歇,分散在廣闊區域內的海陸戰事,視為一次首尾連貫的歷史事件,撰述專史論之,堪稱卓識創見。《戰史》的整個結構合理、緊湊,文字簡潔、流暢、生動,富於哲理和感染力,顯示了作者出色的史才和深厚的文化素養。全書被後世學者分為8卷,嚴格按每年夏季、冬季交替之序展開史事,各卷之間保持著有機的聯系。其著作所涉及的年次如下表所示:

修昔底德著作所涉戰事年代[14]一覽表

第一卷開頭有一篇序言,闡明作者的寫作動機、方法,接著勾勒了戰前希臘歷史的輪廓,追溯雅典人與拉棲代夢人矛盾的發展過程;第二卷至第五卷第24章,記載戰爭的前10年(公元前431—前421年,即所謂“十年戰爭”,又稱“阿奇達姆斯戰爭”),即自戰爭爆發至“尼基阿斯和約”的簽訂;第五卷第25—116章敘述“尼基阿斯和約”的簽訂至西西裏遠征,即所謂“和平”時期的史事;第六、七兩卷敘述西西裏遠征始末;第八卷敘述戰爭最後階段,即狄凱裏亞戰爭和伊奧尼亞戰爭。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計劃,他的歷史著作將一直寫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長城被拆毀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領為止。但是他只寫到公元前411年秋冬之交,就突然中斷了,最後一句話也是不完整的(VIII. 109),說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修昔底德開宗明義地指出,他相信這次戰爭是一場意義重大的戰爭,比過去所發生過的任何戰爭更加值得記述(I. 1)。後人主要借助於他的記載,才了解到這場戰爭的主要史實。

(一)戰爭的起因

斯巴達與雅典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錯綜復雜。老牌霸主斯巴達在建國之後,憑借其強大的常備軍,不斷向外擴張,組成軍事政治同盟—“伯羅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紀末,在雅典僭主政治被推翻的過程中,斯巴達自恃陸軍強大,出兵幹涉過雅典的內政。當波斯人加緊向愛琴海地區擴張之時,雙方都有各自的盤算,一開始也並未團結禦敵。馬拉松(Marathon)戰役前夕,情況萬分危急,斯巴達人借故不肯出兵援助雅典人;薩拉米斯(Salamis)海戰(公元前480年)之前,斯巴達人甚至要求雅典人拋棄父祖之邦,去守衛科林斯地峽,協助斯巴達人護衛伯羅奔尼撒,幸虧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以海軍為後盾,運用外交手腕解決了這場爭執。在波斯的威脅解除之後,雅典人的勢力不斷增長,采取擴張主義的政策,他們與斯巴達人的矛盾日益突出;自公元前5世紀中期開始,伯裏克利采取了堅決反斯巴達乃至不惜一戰的政策。斯巴達人及其同盟者在海上難以與雅典抗衡,但是在陸上依然占據一定優勢,如公元前458年塔那格拉(Tanagra)戰役重創雅典陸軍。公元前445年,雅典和斯巴達締結“三十年和約”。其後,雅典在希臘大陸的擴張勢頭雖有所收斂,但海上侵略擴張活動有增無減。公元前440—前439年,雅典傾全力鎮壓薩摩斯(Samos)起義,迫使後者稱臣納貢;前439年,伯裏克利統率艦隊,遠赴黑海,浩浩蕩蕩,炫耀國威;同年,雅典人在斯特裏夢(Strymon)河畔建立安菲波裏斯城。此城的建立,對於雅典獲得造船木材來源,擴大其在愛琴海北岸的勢力,極具戰略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所不同,在希臘諸邦經常出現平民派(民主黨)與貴族派(寡頭黨)的內鬥,一般說來雅典人支持前者,斯巴達人則往往支持後者;城邦之間發生戰爭,也往往是各站在對立一方,久而久之,積怨日益加深。兩者都以自己的邦國利益為出發點,力求擴大影響,任何一方都不願失去優勢。

雅典國力的增長、雅典帝國的形成是與波斯戰爭密切相關的。公元前5世紀90年代初,雅典海上實力在希臘世界勉強算得上二流,公元前494年在米利都(Miletus)近海的拉德(Lade)會戰時,開俄斯(Chios)等邦的艦船達到80艘以上,而公元前491年雅典準備與埃吉那(Aegina)交戰時,全國只有50艘戰艦,甚至不得不向科林斯(Corinth)租借了20艘。[15]公元前483年以後,雅典人用來自勞裏昂(Laurium)銀礦的收入大力擴充海軍,三年後一躍成為希臘第一海上強國。雅典人海軍強大,財力雄厚,不斷向外擴張,對於傳統霸主斯巴達人確已構成威脅。公元前468/前467年,客蒙率雅典同盟艦隊在攸裏梅頓河口大敗波斯軍,基本上解除了波斯對雅典的海上威脅。雅典在公元前460—前454年間冒險發動對埃及的遠征,結果250艘戰艦,約5萬名將士,幾乎全軍覆沒,海外擴張的勢頭從此受到遏制。[16]同時,雅典在希臘大陸上展開攻勢,到公元前457年,雅典長城修築告竣,徹底征服埃吉那,迫使其納貢,並且一度控制麥加拉(Megara)、波奧提亞和佛基斯(Phocis),在希臘大陸的勢力擴張達到頂點。公元前454/前453年,雅典將提洛同盟的公款約8000塔連特[17]移至雅典,實際上是對原同盟基金的剝奪。[18]隨著拉棲代夢人及其同盟者的強力反擊,雅典自知難以兩線作戰,從而被迫放棄控制中希臘的野心。公元前446/前445年締結“三十年和約”,締約一方為雅典帝國,另一方為“斯巴達人及其同盟者”。[19]和約的簽訂不過是兩強暫時平分海陸霸權,此後15年間,雅典在陸上的擴張有所收斂,海上擴張則有增無減。公元前443年殖民意大利南部圖裏伊(Thurii),公元前440—前439年制服海上強國薩摩斯,公元前437年新建殖民地安菲波利斯等行動,已經在戰略上威脅到斯巴達的同盟者中那些擁有較多海外利益者。修昔底德明確告訴我們:雅典勢力日益增長,引起拉棲代夢人的恐懼,從而使戰爭不可避免(I. 23.5)。雅典人和斯巴達人都準備在戰場上一決高下,戰爭的陰霾籠罩在希臘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