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理論(第5/7頁)

這種現象造成理論和健全的理智相對立的原因往往是不合理的理論所引發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它經常作為一些智力貧乏而愚昧無知的人的辯護詞。

所以,理論應該考察目的和手段的性質:戰術上的目的和手段。在戰術中,手段是用來進行鬥爭的受過訓練的軍隊,其目的是獲得勝利。至於要如何進一步確定勝利的概念,我們會在後面詳加論述,在這裏,我們只要記住讓敵人退出戰場便是勝利的標志就足夠了。

有了這樣的勝利,我們便達到戰略為戰鬥規定的目的。這種目的讓戰鬥具有真正的意義,這種意義會對勝利的性質產生一定的作用。以削弱敵國軍事力量為目的的勝利和以攻占某個陣地為目的的勝利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戰鬥的意義會對戰鬥的組織和實施產生明顯的作用,所以也應當作為戰術的一個研究對象。

在戰術上使用手段的各種條件

既然有些條件是戰鬥不可或缺的,會多少對戰鬥發生影響,那麽它們也應當是戰術考慮的對象。這些條件即時間、地形和天候。

時間

晝夜之分會對戰鬥產生影響。不過,這種影響的範圍顯然超過晝夜的界線,因為每次戰鬥都需要一定的持續時間,大規模戰鬥甚至要持續很多小時。對於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會戰來說,究竟是從早上開始行動還是從下午開始行動有著巨大的差別。不過,有些戰鬥是不受時間的影響,一般而言,時間對戰鬥的影響整體上是有限的。

地形

地形最好分為地區和地貌兩個概念,嚴格地說,倘若戰鬥是在完全平坦的荒原上進行的,那麽地形對戰鬥便沒有什麽影響。

在草原地帶,這種情況的確有可能發生,但是在歐洲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歐洲民族間的戰鬥不受地形的制約是難以想象的。

天候

天候對戰鬥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情況極為少見,其實,只有大霧會對戰鬥發生一定的影響。

戰略上的目的和手段

在戰略上,原本只有勝利,即戰術成果是手段,能直接導致媾和的因素才是最終的目的。戰略在運用手段達到目的時,多少會受到對此產生影響的那些條件的制約。

在戰略上使用手段時離不開的各種條件

這些條件仍然是:時間(不過應該包括季節)以及天候(不過是指嚴寒等特殊現象),地區和地貌(不過地區還應該擴大理解為整個戰區的土地和居民)。

構成了新的手段

把上述條件和戰鬥成果結合起來,戰略就讓戰鬥成果——當然也就讓戰鬥本身——有了特殊的意義,即讓戰鬥具有了特殊的目的。不過,只要該目的無法直接導致媾和,而只是從屬性的,那麽我們就應該將它當成手段。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具有不同意義的戰鬥成果或勝利都當成戰略上的手段。

比如,占領敵軍陣地便是和地形結合在一起的戰鬥成果。我們不但要將具有特殊目的的單個戰鬥當成手段,還要將在共同目的下進行的一系列戰鬥所組成的任何一個更高的戰鬥單位當成手段。比如,冬季戰局便是這種和季節結合起來的一種行動。

因此,只有那些可以當成直接導致媾和的因素才是目的。理論所要做的是探討這些目的和手段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這裏我們首先要探討的第一個問題是:戰略要如何做才能夠詳細地、毫無遺漏地將這些手段和目的列舉出來。如果從哲學的角度來回答,那麽我們便會遭遇重重困難,最終無法找到作戰理論和作戰實踐之間的邏輯的必然性。

所以,我們只能根據經驗,根據戰史所提供的案例來進行研究。當然,以這種方法來搞研究也有局限性。但是,這種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不管在何種情況下,理論講述的問題都是從戰史中抽象出來的。對於這種局限性,與其說它存在於現實之中,倒不如說它存在於概念中。

這種方法的一大優點是,它能使理論切合實際,不至於鉆進牛角尖和變成幻想,讓人們陷入無謂的思考。

對手段應分析到什麽程度

另一個問題是,理論對手段應該分析到何種程度。這個比較容易回答,我們只需考察它們使用時的各種特性就可以了。對戰術來講,各種火器的射程和效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作戰跟用炭粉、硫黃和硝石制造火藥,跟用銅和錫制造火炮不一樣,它是運用具有效能的現成的武器,雖然可以決定效能,卻是無關緊要的。但對戰略來說,只需要運用軍用地圖,無需研究三角測量。要獲得最輝煌的戰績,戰略不需要研究如何建設國家,如何教育和管理百姓,它要做的是了解歐洲各國社會在這方面的現狀,並注意不同的情況究竟會對戰爭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