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理論

軍事藝術最初只被理解為軍隊的準備

以前,人們只將軍事藝術或軍事科學簡單地理解為與物質事物有關的知識和技能的總和。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內容大致包括這些:武器的結構、制造和運用,軍隊的組織及其行動的機械規定,要塞和野戰工事的修築等,這些都是為了準備一支在戰爭中可以使用的軍隊。

在此,人們僅僅談到物質材料和單方面的活動,簡單地說,這不過是一種從手工業逐步地提高到靈巧的機械技術的活動。它和戰鬥自身的關系基本上與鑄劍術同擊劍術的關系沒有多少區別。

至於在危急時刻和雙方不斷相互作用時軍隊的使用問題,以及智力和勇氣的活動等諸多問題,在當時都還沒提到。

在攻城術中第一次談到作戰方法

我們發現,在攻城術中第一次涉及戰鬥本身的實施問題,即運用上述物質的某些智力活動的問題。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平行壕、接近壕、反接近壕、炮台等這類新物質對象中的智力活動的體現,它們的每一發展都是以出現這樣的物質對象作為標志的。在這裏,智力活動的作用僅僅是串聯這些創造物所必需的一條紐帶罷了。因為,在這樣的戰爭中,智力幾乎只表現在這樣一些事物中,因而攻城術能談到這些也就夠了。

後來戰術也接觸到這個方面

後來,戰術也嘗試著依據軍隊的特性為軍隊的一般部署制定機械性的規定。

雖然這涉及戰場上的活動,但是它只涉及通過編隊和戰鬥隊形而變成一台自動機器,一接收命令就像鐘表那樣行動的軍隊,而依舊沒有涉及自由的智力活動。

真正的作戰方法只是在談別的問題時談到的

人們曾這樣認為,真正的作戰方法,即隨心所欲地使用已經準備好的手段,只能靠天賦,而無法成為理論研究的對象。但是,隨著戰爭從中世紀的搏鬥逐漸轉向比較有規則和復雜的形式,人們對此有了新的看法。只不過,這些看法並未被系統地提及,而是在一些回憶錄和故事中談到別的問題時附帶地提及。

對戰爭事件的各種看法引起了建立理論的要求

隨著看法越來越多,研究歷史越來越需要批判。因為人們討厭那些不圍繞任何不遵循明確準則的爭論,所以大家迫切需要一些原則和規則,以便能作為解決戰史中常見的爭執和分歧的準則。

建立死板的理論的努力

於是,人們就費心費力地為作戰規定一些原則、規則,甚至體系。如此一來,雖然他們提出了這個肯定的目標,但是他們忽視了在這方面面臨的諸多困難。正如同上文所說的那樣,作戰幾乎在一切方面都沒有固定的範圍,可是人們所指定的每一個理論,全然帶有進行綜合時難免的局限性。所以,這就產生了理論跟實踐之間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

局限於物質對象

對於這些問題,理論著作家們早就感受到了,但他們認為,只要將原則和體系僅僅局限於物質對象上和單方面的活動上,就能夠解決諸多難題。他們企圖像在有關戰爭準備的科學中一樣,只要求得到十分肯定的和死板的結論,所以他們只能研究那些可以計算的事物。

數量上的優勢

數量上的優勢是一個物質方面的問題。有人認為它是決定勝利的種種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因為它可以通過時間和空間的計算,可以納入數學法則。至於其他方面的因素,他們認為對雙方來說是一樣的,是可以相互抵消的,所以無需考慮。

倘若他們偶爾這樣做是為了弄清楚數量上的優勢的各個方面,那麽無疑是正確的,而如果他們總是這樣做,並且認為它是唯一的法則,那麽它就是一種經不住現實考驗的、片面的看法。

軍隊的給養

也有人試圖在理論研究中使用另一種物質因素,即軍隊的給養。他們以軍隊是一個現存的組織為出發點,認為給養對大規模作戰有決定性意義,並將之發展為一種體系。

很顯然,用這種方法的確能得出某些肯定的數值,不過這些數值都是以許多臆測的假定為依據的,所以它們也經不住實踐的考驗。

基地

還有人曾經試圖用基地這樣的概念來概括人員和裝備的補充、軍隊的給養、與本國的交通聯絡的安全以及必要時的撤退路線的安全,甚至與此有關的精神因素等。

剛開始,他用基地一詞概括上述各方面,緊接著,他又用基地的大小來代表基地,最後他卻以軍隊和基地所構成的角代替基地的大小。他做這一切僅僅是為了獲得一種純粹的幾何學的結果。可惜這種結果毫無價值。這點只要從概念的替換上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每一次概念的替換都會造成原來的概念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