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日本向東北大規模拓植移民,並不是單純的人口遷移。

1894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根據這個條約,日本不僅獲得巨額賠款,還獲得在中國通商等許多特權,同時霸占了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和澎湖列島。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經過二十個月激戰,以俄國慘敗而告終,這樣,日本以勝利者的身份,又從沙俄手中獲取旅順、大連及其附屬地特權,還霸占了大連至長春區間的鐵路及沿線的附屬地。其附屬地鐵路貫穿長春、四平、開原、鐵嶺、沈陽、遼陽、鞍山、營口、蓋平、瓦房店、撫順、本溪、丹東,等十余個大城市,後來又修建了長春至延吉鐵路, 1905年12月,日本又強迫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附約》,承認日本在東北的特權,允許日本在東北開放一些城市為商埠,日本民眾可以在這些城市經商和居住。如此一來,日本通過“滿鐵”,很快控制了幾乎全東北的經濟命脈。

日本早就有霸占東北,進而侵略全中國之野心,打著管理大連至長春鐵路的幌子,1906年成立了“滿鐵”,即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並在“滿鐵”中,設有專門向東北拓植移民機構,其調查部就是下設的一個部門。表面看“滿鐵”是一個經濟實體,其實是擔負著政治、軍事、經濟三重任務的特殊機構。

其時,日本人口已呈爆炸性的增長,八千萬人擠在一個小島上,每年還面臨一百萬人口的速度增長。狹小的國土,畸形的政治,扭曲的心態,使得日本急於想占領東北,最終把東北變為日本的一個州。

日本政府通過“滿鐵”,開始向東北大批移民,即開拓團。並制定了百萬戶移民計劃。內容是,在二十年內,向東北移民一百萬戶,約五百萬人。當時東北的人口六千萬,日本這個計劃完成,將占東北的人口近六分之一,若幹年後,移民的後代成長起來,母雞孵蛋,代代繁衍,其後果,想起來都可怕。而且這些開拓團還分為“試驗移民”、“國防移民”或“屯田兵”,說白了,很多是“在鄉軍人”即變相的軍人,一旦戰火燃起,他們迅速編入軍隊。

吉林市周邊,因有“滿鐵”長春至延吉的鐵路貫通,所謂的附屬地,也陸續地來了開拓團,如果這些移民真的生活在附屬地內,也罷了,可是隨著稱民的數量增多,開拓團變著法往外擴充土地,這樣就難免與當地百姓發生沖突。

遠的不說,天崗附近的莊稼人,就深受其害,當然也包括常家大院。

莊稼人靠地吃飯,開春過後,開始忙碌起來,平整土地、趟地,點種、修水渠。就在修水渠時,發現了問題。渠修完了,不見有水,河裏的水也比往年見少,順著河道往上尋看,人們愣住了,原來在通過開拓團的地段,日本人修個水壩,上遊的水流下來,都被水壩擋住了,拿日本人的話來說,他們建的是水庫,是蓄水池。這樣他們掌握住水源了,水多放掉,水少留著自己用。怪不得冬天裏,不時聽到爆破聲,原來日本人在冰封的時候,就破土動工,春季時,水庫基本就建成了。千百年來,有跑馬占地的,有圈占山林的,還從沒見過有霸占水源的。莊稼人種地,靠的是天,靠的是水,沒有水,那就意味著沒有收成了。

莊稼人人愣怔過後,好個憤怒,小日本這麽欺負人,還讓不讓人活了?十裏八屯,一家出一人,就是百十多號,大夥兒齊聚一起,商量對策,莊稼人還是很厚道的,說應該先禮後兵,選出幾個人,跟日本人交涉,讓日本人把水壩扒掉,實在不行,上告官府,不信官府管不住這些日本人。

日本開拓團的拓民,大多都是在日本沒有土地的農民,生活很貧苦的,聽政府說,滿洲土地遼闊,土質肥沃,攜妻帶子,漂洋過海,遷移過來,也許是天性兇殘,到了這裏,便呈現出來,把自建的村落,用鐵絲網子圈起來,作息都是準軍事化,與當地的百姓,幾乎是隔絕的。真的井水不犯河水,也無所謂,可這些拓民,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信奉武力,自詡為高貴的民族,對周圍當地人,不友好不說,還經常攻擊。有時,當地人從他們住地門口路過,他們見到就辱罵,或扔石頭。更有甚者,誣陷相鄰的當地人,偷他們的東西,把當地人,抓進住地,吊起來,打個半死,還得拿錢,包賠損失,才肯放人。時間一長,當地人都知道日本拓民蠻橫無理,路過拓民的住地,盡量繞著走。

莊稼人推舉出幾個人,也是能說會道,還找來個跟日本人打過交道,會說點日本話的人,率領著,來到日本開拓團的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