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985年10月7日(第3/15頁)

但是,采取什麽行動呢?

這支部隊的射擊手和操作手,也許是世界上同類部隊中最優秀的,可是它還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沒有指揮機構,沒有參謀人員,沒有戰鬥支援部隊。使事情變得非常復雜、令人失望的是,在伊朗沒有支持營救行動所必需的情報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處於兩難境地的吉米?卡特總統決定采取行動,營救53名人質。陸軍特種部隊理所當然地成為伊朗營救行動的核心力量。

以色列人突襲恩德培機場的行動是個可效仿的典型……它的策劃、領導和襲擊方式都令人贊嘆,但它的實用性不強。對德黑蘭進行突然襲擊的困難比較大。對恩德培的襲擊只是對一個機場的襲擊。襲擊者可以迅速著陸,對恐怖分子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動而不被發現。德黑蘭是一個大城市,有數百萬人口,處於一個幅員遼闊的敵國境內數百英裏的腹地。要讓一支能有效運作的部隊進入德黑蘭、進入大使館而不被發現,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接下來悲劇就發生了

詹姆斯?沃特少將被選來領導這次營救行動。他有一支能力非凡的特種兵部隊,但僅此而已。他實際上必須白手起家,建立一個高效的具有指揮、控制和情報支援功能的司令部——選拔和訓練司令部成員,制定行動計劃,挑選支援部隊,訓練完成突擊任務的部隊。

如果特種部隊能夠進入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他們肯定能夠展開營救行動。但是,把他們運送過去並把他們接運回來,卻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它意味著要在願意支持美國營救人質努力的國家建立中轉基地,還要在伊朗境內建立支援基礎設施。首先需要的是機場,以便用直升機轉運C130運輸機上的突擊部隊,負責在機場和靠近德黑蘭的降落場地之間運送部隊,另外還要有卡車在降落場地附近接應。

除此而外,還需要幾架C130運輸機以及能夠進行“無線電靜默”飛行的機組人員,於夜間飛抵沙漠機場。要有可靠的直升機中隊負責在機場和德黑蘭之間接送突擊部隊。

在各個軍種中還找不到能夠完成這項使命的部隊。吉姆(詹姆斯的昵稱)?沃特只好親自組建、裝備並訓練這支部隊。

要使單兵和部隊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完成這項任務的水平,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例如,以前就從來沒有利用夜視儀飛行的先例。吉姆?沃特是完成這項使命的合適人選,可以選出的部隊、裝備和機組人員最多只能勉強承擔這項任務。

更加困難的是在伊朗境內建立情報與支援機構。沃特得到了中央情報局的一些支持,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的資源。他派人進入伊朗做先期準備。他的計劃是,在德黑蘭建立情報支持機構,以求證實人質的確被關押在大使館辦公處(一個有90個房間的使館大院)。這個機構還要負責安排卡車在直升機降落場地附近等候,負責在大使館和降落場地之間運送部隊,以及營救出來的人質。負責完成這項任務的是狄克?梅多斯少校和特種部隊的三名士官,加上中央情報局的兩名特工。

1980年4月1日,中情局一位獨腿飛行員駕駛一架小型雙引擎飛機,在夜色掩護下把約翰?卡尼少校送進了伊朗。卡尼的任務是進入伊朗境內一個被稱為“一號沙漠”的邊遠地區,找出並標示出一條3000英尺長的降落跑道。這將成為一個轉運突擊隊員的場地,也是由“尼米茲”號航母起飛後加入他們行動的直升機部隊的油料補給場地。這支部隊由8架海軍“海上種馬”直升機組成。這些直升機並不適合這項工作,但是從它們的航程和載重量來看,是當時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飛機了。

卡尼借助他用飛機帶去的一輛舊本田自行車標定了降落場地。跑道建好之後,他安裝了機場照明系統。這個系統將由領頭的C130駕駛艙裏的人以遙控方式打開(這項任務將在那天夜晚由他親自操作完成)。

1980年4月24日,救援部隊的132名成員到達阿曼附近的馬什拉島的中轉基地,並從那裏登上C130,以超低空方式進入“一號沙漠”。

那天夜裏,C130沒有遇到特殊情況,比較順利地到達“一號沙漠”,倒是直升機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那8架直升機中有6架能參加這次行動,可是它們在途中遇到強沙塵暴,一個半小時之後才到達該沙漠簡易機場。剩下那2架在沙塵暴之前就因機械故障而返回了“尼米茲”號。有6架“海上種馬”也夠完成這次任務了——但也只能說是夠用而已。如果再損失一架,有一些營救人員就不能同時離開。這不是什麽好事情。所有的人員都非常重要。

這一個半小時的延緩使得大家都很緊張。直升飛機不得不按時離開,以便在黎明前到達德黑蘭附近的指定降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