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985年10月7日(第2/15頁)

那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可是,對斯廷納來說,卻獲益匪淺。它向他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學到了其他任何地方都學不到的東西。

●你學會了如何生存,否則就不能生存。

●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你知道根據宗教派別或宗教動機,能信任誰,不能信任誰。

●你學會了恐怖分子思考問題的方法。

特種部隊的演變過程

戰爭的傳統作用是改變現存的狀況。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一種新的戰爭形態——由國家支持的恐怖主義活動。這也許是在運用新方法來實踐一種非常古老的戰爭形態。軍事上的弱勢國家,用恐怖主義來達到其用外交和軍事手段根本無法達到的目的或得到的讓步。

這種新形態的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很快就暴露出缺乏應付手段的弱點。它既沒有對付恐怖活動的國家政策和情報能力,也沒有訓練有素、能對恐怖分子挑釁活動作出反應的軍事能力。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的軍事力量主要是用以對付蘇聯的,而不是對付恐怖活動這類事情的。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以色列運動員遭到“黑色九月”恐怖分子的屠殺。當恐怖分子帶領人質穿過機場跑道、走向接應他們的飛機時,如果德國的狙擊手有能力把恐怖分子打死,這樣令人發指的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以色列人記取了這個深刻的教訓。1976年7月4日,86名以色列空降兵在烏幹達的恩德培機場降落。他們的使命是營救8天前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一架法航班機上的乘客。在幾分鐘之內,這些空降兵就營救出95名人質,並打死了4名恐怖分子——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和兩名人質喪生。這次成功解救人質行動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這也進一步反映出美國在反恐能力方面明顯不足。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1975年5月已經看得很明顯了:為了解救被柬埔寨政府扣留的美國商船“瑪雅各”號上的39名船員,41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被打死。營救活動以失敗告終。

這些事件清楚地表明,在處理恐怖分子制造的人質危機方面,美國還沒有做好準備。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70年代中期,三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士開始進行院外遊說,提出建立一支特種“精英”部隊來應付這種非常規的威脅。這三個人是:陸軍作戰部部長愛德華?C?夏伊?邁耶中將、陸軍特種部隊司令羅伯特?鮑勃?金斯敦少將以及軍控與裁軍署首席科學家、負責政府方面研究恐怖活動的專家羅伯特?庫珀曼。

起初,他們三個人沒有取得多少進展。在武裝部隊中,幾乎找不到支持建立“精英”部隊的人,就連在陸軍中也是如此。雖然陸軍花了很大本錢進行了技術投資——坦克、直升機、防空導彈、裝甲運兵車以及現代戰場上所需要的其他各種武器——但是它們在反恐當中顯然發揮不了多少作用。反對意見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這類精英部隊的偏見——在美國陸軍中,精英部隊從來就不受歡迎;二是認為這種部隊會與現有的武裝力量爭奪有限的資源和資金。

1977年6月2日,邁耶中將向陸軍參謀長伯納德?羅傑斯上將提出了建立特種部隊的設想。

這支部隊將是反恐的主要力量。由於它要處理最復雜的危機局面,所以它要具備其他部隊所沒有的作戰能力。它將由三個作戰中隊和一個支援中隊所組成。它的成員要經過精挑細選,要特別成熟、勇敢、堅強,具有生理和心理應變能力,要能對各種危機形勢,包括對他們本人構成的直接危險,作出適當的反應。

1977年11月19日,陸軍正式組建了特種部隊,不過兩年之後,與部隊所肩負的使命相關的戰術和作戰程序才得以完善。

為了對這支部隊進行最後的驗收,在佐治亞州斯圖爾特堡的亨特陸軍機場舉行了一場軍事演習。演習於11月4日(星期日)淩晨結束。特種部隊完成特殊使命的能力得到了驗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舉行這次演習的時候,一群暴亂分子進入了美國駐德黑蘭的大使館。很快大使館裏的所有人——總共53人——都成了新成立的、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的伊斯蘭革命政府的人質。

這場危機持續了444天。這次事件使美國政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是在能否有效對付恐怖事件方面的一次可怕而痛苦的教訓。美國面臨著種種風險、窘迫、矛盾、法律問題、別國介入問題、主權問題等等;沒有什麽簡單的解決辦法。我們所面臨的,實際上是一種戰爭行為,可是在這種規模的“戰爭”中,重型武器難以施展,同時也會造成過量殺傷。此外,還有人質問題。我們想采取一些行動,使形勢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