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淡淡夕陽景(第4/7頁)

“縣君明察,”對方當即苦笑承認。“各族立於此處多年,根基盡知,也沒什麽好隱瞞的……我們秦氏一開始不過是個遊商,往來鄴城販贈,獲利之後便在此處置業繁衍。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本地其余諸族也都看不起我們秦氏,便是秦氏根植百年,潛心培植子弟學業,也始終難以出一個六百石朝廷命官,我能做一任郡中主掾,便已經數代中的極限了。”

“商賈又如何呢?我自幼喪父,也是母親行商賈之事把我養大。”公孫珣也只能打個哈哈了。

這是一回事嗎?周圍人也是不禁苦笑,你族中本就是世代兩千石的邊郡巨族,而且又是你寡母一人行此事……

公孫珣自然明白這些人的心思,也是在心內嘆了口氣,卻又忽然轉移了話題:“其實這天下豪右,來歷無外乎四種,一個是自古以來的先秦貴族;一個是官吏卸任歸鄉或移居;一個是商賈得利後以利墾殖;最後一個,則是鄉中強人以力兼並……我來趙國之前就知道趙國有魏氏、邯鄲氏、李氏等三族世族,又有諸如王、張、魯、申四族豪強頗為知名,你既然說各族立於此處多年,根基盡知,那能否告訴我他們都是何來歷?”

秦氏族老心中一動,居然怔了片刻,然後方才回復了這個簡單至極,同時也是郡縣長官巡視時的常規問題:

“回稟縣君,這個倒也簡單,國中諸族,魏氏為尊,其家世顯赫想來縣君也是知道的。而按照縣君的說法,那這魏氏應該是一二兩種來源皆有……他們家本是魏國王族在河南兗州的後代,後來在本朝又轉行經學,祖上出任過一任魏郡太守,卸任後便在鄴城北面的邯鄲定居。”

公孫珣微微頷首,他當然知道邯鄲魏氏的底細。以目前來論,其上任族長曾官至九卿為光路勛,現存的兩千石也有二人,一為現任族長魏青,其在朝中剛剛出任了尚書仆射(尚書令副官),加了侍中銜;一為魏青之弟魏松,之前出任了一任魯國相,現在因事罷官在家,實際上主導族中之事。而之前兩個郡吏說去年大家公推了魏氏麒麟兒為孝廉,指的便是魏青之子,如今據說是入朝做郎官去了,恰好和自己族兄公孫瓚同期。

至於其余諸族,說是與他家齊名,其實加一塊也未必有魏氏顯赫。而這種事情,之前在柏人遇到了師兄申毓,公孫珣便已經打聽的清清楚楚。

“至於邯鄲氏和李氏,”秦氏族老繼續笑道。“便是標準的第一種的來源了,邯鄲氏以邯鄲為名,本就是趙氏小宗,而趙國李氏乃是李牧之後……都是在本地延綿五六百年的土著巨族。”

公孫珣連連頷首,卻也不是很在意……之前就說了,這邯鄲氏和李氏雖然跟魏氏齊名,卻只是因為源遠流長而拉出來湊數的。而且這倆家之間差距也很大,邯鄲氏人口多一些,整個趙國都有分布,好歹出過一個兩千石,估計這代人再努力一把還能再出一個;至於說李氏,最高的居然只是個千石縣令,也只能靠祖宗名號挺直腰杆了。

當然了,這也是公孫珣有眼無珠……人家這趙國李氏後來延續千年,跟他老師盧植家裏、還有王允家裏,一起並稱什麽五姓七望,而魏氏與邯鄲氏卻消失在歷史長河裏,也是世事難料。

當然了,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而且也未必就能再成真了。

“而至於王、張、魯、申這四家,”這秦氏族老繼續言道。“既不是先秦貴族,也不是本朝官吏卸任,更不是如我們秦氏這種小門小戶商賈出身……否則,焉能高我們秦氏一頭呢?”

此言一出,其余秦氏族人一時臉都白了,完全不曉得自家這位向來有能耐的族老為何要說這種話……這不是當眾說這四家橫行不法,全靠強力兼並鄉裏才有如今威勢嗎?這話當著這麽多縣卒傳出去,還能有個好?

實際上,那兩個縣尉早已經面色青紅不定了起來。

不過,公孫珣聽到此言,卻只是啞然失笑,不做評價。

笑完之後,他也不再多待,而是擺擺手便昂然出了裏門,卻是下令儀仗轉往邯鄲城的西北,儼然是對城南城東的富庶之地沒了念頭,準備去看一看邯鄲縣中最窮最苦的地方去了。

這一去便是足足三日。

而這三日間,邯鄲城中卻已經是亂成一團了。

“此處可是國中功曹掾申蒙家中,申蒙可在?”青天白日之下,一群騎著白馬配著刀弓的武士卻是呼啦一下踹破裏門,然後將城中一處臨著街聳著高樓的庭院給前後圍住。“縣中有吏員招認,說是受你指示擅改算錢賬簿,速速隨我們去縣中見王專屬說明此事!”

申蒙家中居於邯鄲最繁華的地段,所以對面街上的一處高樓上,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相關人士,然後匯聚成團,居高臨下的看著對面的情形,並議論紛紛,各自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