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和隸農(上)(第2/2頁)

到時候墨家固然還是掌握著戰略進攻的主動權,但到時候齊韓聯軍會依托雍丘抵抗,逐漸後撤。

有人搖頭道:“承匡方向的我軍也都不是沒打過仗的新人。步兵的陳雨和騎兵的庶俘羋,都是打過很多仗的軍官了,他們會廣派斥候看看戰場的情況的。”

“如果說韓軍忽然北上承匡,早也不行、晚也不行。”

“承匡距離商丘一百四十裏,距離陽夏百裏。諸侯聯軍若是想要從承匡方向退軍,不可能放棄寧陵不管。”

“現在我軍已經解了戴城之圍,一旦發現敵軍向雍丘方向撤,我們可以立刻向西。”

“只要承匡方向的我軍不至於在半天之內潰敗,那麽我們就可能在承匡附近圍住敵軍。敵軍不敢冒這個險。”

“如果諸侯聯軍當初不冒進,而是先攻下戴城,然後再攻商丘,這種危險是存在的。”

“但齊侯不得不急,他不急,臨淄就要危險,所以從一開始他選擇攻入泗上以迫使我們相救的時候,就注定了他很容易冒進。時間不在他們那邊。”

“如巨子所言,看似這是戰場決勝,實則勝負在我們村社的幹部、教師那裏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的制度決定了我們占據了江漢、淮西和南陽後,只需要三兩年時間就可以拉出更多的部隊,諸侯不得不急躁。”

適則指著寧陵和商丘方向道:“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寧陵方向的齊軍後衛部隊。”

“如果他們能拖延兩天以上,那麽諸侯的選擇就可以很多。但如果他們不能夠拖延太久,其實諸侯不是主動撤的,而是被我們追著逃的,那情況就大為不同。”

“不管是退往雍丘,還是說選擇泓水相會走陽夏退入許,只要我們的前鋒快速突破寧陵方向的齊軍阻攔,那麽整個戰役的主動權始終在我們手中。”

數萬大軍行動,要有前鋒側翼。

墨家的前鋒部隊的任務,是打開通道,一旦發現敵軍主力則靠近黏住。

齊軍留下了大約六千人阻擊,不管諸侯到底選擇了怎麽樣的撤退路線,都在於這六千人能阻擊多久。

如果久拖未決,這一萬前鋒就無法快速撤出戰鬥,到時候就算是發現諸侯主力的目的是攻承匡偏師,墨家也沒有辦法快速部署。

討論之後,適終於下了死命令,要傳令兵連夜將消息送到前鋒軍中。

無論如何,在後日中午之前,擊潰齊軍的阻擊部隊,不惜代價,為主力打開通路。

……

寧陵東南二十裏處,有一條貫通寧陵、商丘、楚丘的重要通路的交匯處。

這裏有一個不算大的村社,臨靠在一條小河邊。

從寧陵附近撤回來的齊軍已經在這裏駐紮了半日,並且挖掘了簡單的築壘。

他們正面大約七裏之外,便是墨家一萬一千人的前鋒。

士兵們都知道明天可能就要打仗,他們並不知道這一仗的敵我力量對比,也不知道聯軍的主力已經準備開溜。

齊國的軍隊沒有基層組織,所以不能夠將戰鬥的目的和意義傳達到最底層。

因為士兵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畏懼作戰,很可能選擇逃走。

只有讓他們保持一種什麽都不知道、只知道聽軍官的命令作戰的狀態,方有可能完成這種阻擊的任務。

村社內的幾處帳篷內,幾名名字裏帶著軒轅氏的中級軍官正在享受著他們的晚餐。

這些帳篷都是從泗上那邊買來的,墨家這些年幾乎什麽都賣,只要有錢有糧食有銅,就可以買到過期的火繩槍、毛氈帳篷、棉漆布等等。

外面有些冷,帳篷內還要暖和一些。

一名軍官正在抱怨。

“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去年墨家攻越、攻楚,誰能想到居然今年就要開戰?我種了一千四百畝的棉花,如今只怕是已經被墨家運走了。”

旁邊一人安慰道:“你也不要如此愁悶,就算是墨家不出兵膠東,戰事一起,難道這些棉花還能常價賣出去嗎?”

“刁蠻的商人必然會趁機壓價,這些商人死不足惜。商人為最賤之業,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