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前奏(第3/3頁)

一般來說,圍城的話重心在內而不在外,所以庶俘羋所言的騎兵突襲踏營的想法極有可行性。

再者來說,守衛承匡的守備部隊也都是得了墨家守城的真傳,絕不會那麽老實地就在城中固守,最起碼出城偷襲、挖掘地道反擊這樣的事不會太少,絕不會被動地等著對方圍城。

那樣的話圍城的五千兵力只是對內都捉襟見肘。

戴城距離承匡也不是太遠,騎兵若是在戴城補給,可以迅速南下,甚至可能在承匡等地的齊軍得到消息之前就先踏營。

略作討論之後,便暫先這麽議定下來。

次日一早,天剛亮,在這裏隱蔽集結了好一陣的士兵們開始梳洗。

這裏不是外線,而是在最富庶的菏水築壘區之後,士兵們的後勤保障很充足,用不著像是在外線作戰一樣要經常吃炒面和幹餅。

燒火做飯用多是木炭,早飯是熬煮的稠米粥和豆類。

吃過早飯後,士兵們便知道要開撥了,因為士兵委員會的人和司務長們在分發配給的蔗糖塊和酒,這是大戰之前的標配,屬於額外的夥食補助。

“整理背包!”

軍官們傳達著命令,士兵們各自集結,司馬長連長清點人數。

所有的病號全部交由督檢部的內衛部隊,由他們在大戰期間監視。

步兵們的背包裏簡單一些,除了日用品和小毛氈被子外,每人八十發紙包的火藥和鉛彈,每伍的伍長還要攜帶一些鉛塊和小模子。

騎兵們的就稍微麻煩些,要檢查馬蹄鐵、馬蹄釘子、每個伍備下的用於堵塞敵方銅炮火門的釘子、錘子等等。

這些騎兵不是解懸軍中精銳的武騎士重騎,而是輕騎,身上沒有鐵甲,只有皮甲。

標配的裝備只有鐵劍,沒有火槍,不過一些軍官或者出身比較富裕的騎兵還是會自備一些手銃,但是很少有能用到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自己配備了匕首。

這些輕騎的軍裝比步兵們要華麗的多,而且還有一套羊毛呢的大氅,這種騎兵大多都是標準的良家子,土地足夠使用馬耕而且自小接觸馬匹。

再加上庶俘羋等一批從趙地高柳回來的軍官充斥其中,造就了這些輕騎的風格。

騎兵和步兵不同,裏面職業兵的比例更高一些,不發土地但是每個月的薪水很高。

而且大部分職業士兵即便退役,也會有很多商會搶著雇傭,或者是一群人懷著發財的夢想結識夥伴,將來去邊境謀生發財。

和那些精銳的用於沖陣的武騎士不同,這種突襲、斷後、襲擊糧道的任務,交給他們是最為合適的。

而且一般情況他們也是對付敵軍側翼騎兵的主要力量,雖然對沖沖不過泗上的武騎士,可是欺負一下諸侯的騎兵並無問題。

兩個連隊的輕騎先行離開,他們要在大軍的前面偵察和開路,同時可能還要對付一下敵方的斥候,這種任務交給這群人最合適。

三日後,三千這樣的騎兵和七千步兵靠近了戴城。

這場關乎天下歸一是在十幾年之內還是幾十年之內的決戰的主力會戰的前奏,在戴城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