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前奏(第2/3頁)

以一個步兵師加上三千騎兵突襲,只要不犯下太大的愚蠢,當無問題。

只要戴城之圍一解,急下承匡,聯軍主力會以為墨家要切斷他們的後路,便極有可能讓在陽夏的韓軍北上擰成一團,讓墨家吃不下。

否則的話,若不分兵先斷後,在商丘附近的聯軍可能會過早發現墨家主力的動靜,便有可能向後溜,很可能殲滅戰會被打成追擊戰擊潰戰,那樣一來並不利於今後的戰局。

同時右路先攻戴城、承匡的部隊也是留一後手,一旦若是諸侯聯軍發覺情況部隊選擇南下會和韓軍,從陽夏退到許地,那麽右路的這支部隊也可以做出變動。

到時候固然可能要變成兵力一比一的局面,可也只能打下去了,到時候右路這支部隊就要迅速做出反應南下固城。

屆時,右路這一支便要做阻擊,而原本計劃打小商丘之戰的苦縣、陳等地的部隊就要會和主力打決戰。

這既要看右路的部隊攻擊的情況,也要看對面諸侯聯軍們的反應。

已經引誘到這一步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對面能夠未蔔先知而不犯錯,那也就只能打大商丘會戰了。

……

當天晚上,已經成為了騎兵師貳師長的庶俘羋等人接到了上面的命令,命令他們三天之內行軍一百一十裏,然後在一天之內解決掉戴城附近的敵軍。

在那裏補給之後迅速南下,解圍承匡,加強承匡的防禦。

這一百一十裏不是地圖上的距離,但也差不多。

車同軌之後,為今後作戰的需求,宋地的耕地壟之間切好可以通行兵車、炮車。

當然對於農夫而言,這樣有利於他們秋天收獲的時候趕牛車馬車,所以對於車軌的統一伴隨著壟作和雙轅車的普及,很快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矩。

加之這裏的道路不錯,畢竟這裏是墨家最為重視的菏水築壘區的後方,道路狀況良好加之如今無雨,三日行軍一百一十裏,而且又是在內線作戰,並無問題。

斥候們將戴城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因為戴城本來就還在墨家手裏,諸侯聯軍分兵圍,但卻沒有攻下。

那裏一共各有大約五千名齊軍,正在挖掘圍城的營壘,之前攻擊了幾次損失有些大,於是選擇了圍而不打。

庶俘羋所在的騎兵師的兩個旅劃歸給他指揮,右翼軍的主將是步兵師的師長,他從屬於對方指揮,但卻是右翼敵前軍委會的一員。

會上,右翼的主將傳達了一下上面的意圖,很明確地表示道:“巨子的意思很明確。總結起來,就是戴城要穩、承匡要快。”

“三天時間,我們不能太快,要做好偵察和掩護。”

“但是一旦解了戴城之圍,南下承匡一定要快。換言之,戴城一旦攻下,必須要在兩天之內解圍承匡,不可耽擱。”

庶俘羋點點頭,他已經可以理解這是為了什麽,便建議道:“如果斥候的情報沒錯,承匡附近只有大約五千齊軍。他們選擇了圍城的話,其實一旦解圍了戴城,我們這兩個旅的騎兵可以單獨南下,迅速插到承匡城下。”

“他們既然選擇了圍城,必然對外面防備松懈,若是突然襲擊,便有機會。”

“若是突襲不成,騎兵還可以黏住他們。一片平原遭遇了騎兵,他們只能選擇就地結陣,不敢輕動。就算結陣後退,行軍速度必慢。”

“到時候步兵也可以跟上,從而圍殲之。”

“不過,要我說,基本上不太可能用到你們步兵,這種短距離的突襲,總歸是我們騎兵的事。”

上面主帥的命令只是在某天攻下某地,卻不可能告訴下面的人該怎麽打。

就算是脫下下裳露出下面的東西把敵人嚇跑也行,只要按時完成任務就好。

這種戰前的討論會就很重要,加之整個戰略意圖過於明顯,庶俘羋也能夠猜到上面的想法。

攻戴城,是要堵住聯軍從北面後撤的路,這個要等到解懸軍主力接近商丘之後再開始攻擊,不能太早。

攻承匡,則是要趁著敵人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占據中線,到時候聯軍是從北撤還是從南撤,在承匡的這些部隊都可以做出反應。

若是北撤、韓軍向上集結,則加入主力會戰;若是南逃,匯合韓軍回許,則要南下固城做阻擊部隊。

庶俘羋的想法得到了與會之人的支持,如果是正常行軍的話,很可能承匡等地的齊軍會聽到風聲。

到時候提前開溜,又要浪費一些時間,再一個可能加入到決戰之中,那又多出來五千兵力。

敵方每少五千兵力,就意味著側翼的更不穩固,也就意味著需要收縮戰線,很可能打出來一個側翼包抄的殲滅戰,利用騎兵優勢讓諸侯拼湊起來的天子之師全都葬送在商丘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