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謠言

亂世之下,夫英雄者,多有建功立業之心,佐君王競逐天下之願。

英雄是個和價值觀息息相關的詞匯,利天下者在認可利天下為大義的人心中自是英雄,但在不認可的人眼中英雄還有另一種含義。

龐涓自認英雄,自有想法。

只是這些想法想要實施,首先就要輔佐公子罃上位,並且在與諸侯的談判中獲得足夠的名聲,然後才有機會實行他所構想的軍制改革。

如今西河局面,不戰不和,秦軍對峙與河南,雙方因為墨家的存在,出現了這種誰也不主動進攻的局面。

這就為龐涓設想的政變提供了條件。

武卒的主力覆滅,但是尚有部分人駐紮在安邑附近,以防備出現當年晉陽之戰的情況。

三晉都經歷過那件事,盟友忽然反水的記憶太過深刻,不得不防。

密謀與暗流湧動之下,很快就得到了龐涓想要的答復。

……

安邑附近的一座軍營內,幾個年輕人正在篝火旁說著話。

一個年輕人名叫濁,他的父親不久之前戰死,他父親是武卒,於是他頂替了父親的位置,進入軍中以保證他們家的土地和免役免稅的權利。

濁的家庭比較富庶,因為武卒是西河防禦的核心,故而自從吳起創立了武卒制度後,並無人敢於輕動。

他父親當年身穿三層甲通過了選拔武卒的考核後,家裏分了三百畝地,一家人也不需要繳納賦稅和出勞役。

他的叔叔們也沒有選擇分家,而是一大家人一起過,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那個在外面用血稅換來了一家人美好生活的父親。

數次征戰,幾次天災,三十年間原本的村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那些需要服勞役的農夫多有破產賣地的,而他們家勞動力充足,又不需要服勞役和繳納賦稅,使得家中很快積累了足夠的財富。

兩匹馬、兩頭牛,家中四個傭耕奴,原本的三百畝土地如今也已經擴大了七百余畝。

故而墨家的那一套學說,在西河武卒這裏很難被他們接受。

父親戰死的消息傳來,他很快就前去軍中頂替。

臨來時候,他牽走了家裏的一匹馬作為戰馬,如果戰馬合格便可以作為騎兵,否則就要作為步兵。

軍中會提供兵器,但他臨走之前還是前往城邑買了一套皮甲、一套馬鐙,還有一支小巧精致的燧石短銃,這些裝備都不是軍中提供的,但可以自備。

入軍之後,負責檢查馬匹的是父親當年的同袍,他牽來的那匹馬本來並不合格,但是既然都互相認識,自然獲得了通過,他成為了武卒編制中這幾年編制出的武騎士。

武卒的戰利品歸私人所有,他父親當年在上郡征戰的時候,搶回來不少的東西,並且教會了他軍中生存的本領:哪些戰利品可以搶、哪些是自己的、哪些需要和同袍互分、襲擊什麽樣的村社才有錢財和戰利品等等。

入軍之後,這種家庭出身的濁很快融入到軍中。

只是這幾日,同袍們的心情都不好,都在打聽關於割地的消息。

臨河一戰,武卒大敗,秦人侵並到了這裏,有消息說可能要把河西的土地割給秦國。

許多人的土地和家都在河西,這關系到他們的生活。

聽說,秦法嚴苛,要強制分家,不允許這麽大的家庭存在。而且那些奴婢也有資格參軍,若是立下戰功,就可以轉為庶民,從而可以分到自己的土地。

這於那些失地而成為奴婢隸農雇農的農夫而言,算是希望。

可對濁這些人而言,則是暴政。

墨家的那一套學說在西河傳播很廣,但是願意聽和相信墨家這一套的武卒很少,一旦有人真的暴亂,他們將是君侯手下最為堅定的鎮壓者。

臨河一戰對抗秦國,他們的父輩和同袍們也已經盡力了,可是秦人的騎兵更多、步卒更多,最終失敗,可也讓秦國無力長驅直入。

可現在,卻有謠言說公子緩為了上位,願意割讓西河的土地給秦人,以獲取秦人的支持,從而讓各國聯合反墨。

這消息從半個月之前就開始流傳,有人推波助瀾,自然傳的飛快。

濁和同袍們在篝火旁,一名同袍就在那裏小聲罵道:“貴族們,沒有一個好東西。”

“征戰的時候,他們做了什麽?難道他們殺的人比我們多?並沒有。”

“可是呢,他們卻被賞賜了幾萬畝十幾萬畝的土地,我們呢?父親廝殺了一輩子,不過才有幾百畝土地。這公平嗎?”

“難道貴族們的嘴巴就吃的比我們多嗎?難道他們能夠吃幾萬畝土地產出來的麥子和黍米嗎?”

發著牢騷的時候,有人接話道:“肉食者鄙,自來如此。”

另有人罵道:“不是好東西的人多了。商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鹽如今賣的那麽貴,從河東將鹽運過來,縱是要賺一些,但也不能貴到那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