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要人不要地

上蔡既破,吳房亦下,適率領的騎兵和精銳,也趁著楚大司馬不備,在其行軍途中伏擊,楚軍四萬來不及展開隊形就被騎兵沖散,此戰大勝,楚大司馬自刎於亂軍之中。

之後不久,三千戰鬥工兵偷襲象禾關成功,墨家已經打開了從宋地到南陽的路上通途。

楚國在伏牛山之南的封君集結的萬余人被適和六指合兵殲滅,至此楚國在伏牛山之南已無反抗之力。

墨家斥候已在魯陽、牛闌等地逡巡,楚之敗亡,已成定局。剩余封君蜷縮在靠近魏韓邊境之地,不敢打算。

……

韓國陽翟。

本來準備效仿哭秦庭以求復國的楚國貴族,已經轉變了態度,從請求復國到請求封地並入於韓。

然而韓侯至今還沒有給出答復。

原本的歷史上,這兩年的韓國出了一件大事。

原本歷史上韓國是在幾年前滅亡的鄭國,滅亡了鄭國之後和西周國接壤,使得西周國不得不和韓國打交道。

韓國大國,西周國小國,雖有正統王族的名分,但實際上又窮又弱,結果韓國派寵臣前往西周國的時候,產生了一些矛盾,西周君很不安,怕寵臣攛掇韓國搞西周國。

西周國最擅長搞貴族宮廷政變陰謀的馮沮就出了個主意,說是韓國的國相和寵臣關系不和,韓國的國相又是韓侯的叔叔,飛揚跋扈,國中貴族多有不服,不若聯絡。

派出刺客刺殺韓相,然後韓相被殺,寵臣必有嫌疑,君主當然也有嫌疑,所以韓侯為了不擔上弑叔之名,必會處置寵臣,韓國必然內亂。韓國一內亂,就得亂個幾年,到時候西周國就安全了。

於是韓國就出了這麽個事:韓國公族韓山堅和西周馮沮勾連,刺殺韓相。結果韓相“走君而抱之”。

也就是情急之下,韓相抱著韓侯當了擋箭牌,結果刺客水平極高,又有內應,弄死了韓侯又殺死了韓相。

這件事的說法極多,有說有貴族踢了韓侯一腳讓韓侯裝死逃過一劫最後這貴族在韓相死後終身為相的;有說是這貴族根本不是踢了韓侯一腳讓他裝死,而是韓侯掙紮的時候被這貴族拌了一腳,結果韓相韓侯雙雙身死。

到後來傳到後世,等到蔡邕做琴操以及後人做《廣陵散》的時候,都認為聶政刺殺的是韓侯而不只是韓相,韓國的刺殺陰謀太多於是融為了一體,難以分清。

也正是這件事,促使了韓侯後來重用申不害變法——刺客能夠跑到貴族聚會上下手,任何一個君王都不可能放心。

韓國的這種情況和四面都有敵人的地理位置,使得申不害的變法重“術”而不重“法”,要求君主善於用術去約束貴族,制約貴族,集權之下善於搞陰術和特務政治。

因為貴族勢力太強,根本沒有辦法全面變革社會,更不可能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搞出一批新的軍功貴族,只能修修補補,最終的結果也就是遇明君則強、遇昏君則弱。

這場刺殺之後,與馮沮密謀的韓山堅擁立了韓侯之子繼位,結果事情敗露,馮沮接應其逃亡。

並且在韓國質問的時候,馮沮說西周小國也,收留了他十四天,就是在等你們抓他。

可等了半天也沒來抓,他又說刺殺之後新的韓侯繼位雲雲,我們以為這是大國的宮廷政變牽扯到了新的韓侯,我們也不敢招惹,又等了十四天見你們真的沒來抓,以為只是走個過場,我們當然不敢招惹大國更不敢招惹新的韓侯,於是就把他放了。

這話說完,使者沒有辦法繼續質問下去,因為使者不想知道太多,於是大家一起編了個理由免了一場外交風波。

馮沮這樣的水平,基本上就是分封建制之下貴族陰謀的高手,善用刺客善用毒善用陰謀善用詭計。

然而這些貴族時代頗為高深的詭計陰謀,在大勢面前並沒有什麽用。

歷史上這些宮廷陰謀術沒有擋住明令法度的商鞅之秦,沒有阻擋住某個故事中的龍,此時更不可能阻擋已經開始擴張就是明搞陽謀的墨家。

倒是因為墨家的擴張,使得韓國的這一場內亂沒有發生,反而暫時穩住了韓國公族和幾大貴族的心思。

雖不說一致對外,可是在這種節骨眼上,也實在不是內亂的時候。

並不知道因為墨家的崛起而救了他一條命的韓侯,此時進退兩難。

楚國敗了,而且完全沒有復國的可能了。

楚國封君想要依附韓國,其目的再明顯沒有了,要把韓國拉下水擋住墨家。

可魯陽、象禾等地,距離韓國都城不過百余裏,墨家現在氣勢正盛,如果韓國接受了這些楚國封君的投靠,墨家就有了對韓一戰的借口。

韓國獨自對抗墨家,而且都城距離前線不過百余裏,陽夏攻城戰的消息傳來後,更是讓韓侯不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