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趕走(第3/3頁)

這貴族起身,以袖掩面,不敢正視楚王與其余大臣。

適笑了笑,與一眾墨者舉酒以祝,隨後又祝楚王等人道:“地方我們已然選好,在南海極難極西之地,地處河口。面臨大海,炎熱潮濕,多有土著獵於叢林。”

“九州之事,與你們再無關系。天下之定已成必然,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勸降那些仍舊頑抗的楚人封君。謹以此酒,做送行,先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你們若做不到,那便是你們無能。九州不養廢物,比起你們祖先篳路藍縷之時,你們如今要強得多,希望你們不是廢物。”

“你們所去之處,胥馀叢生,當地土人稱之為胥馀密布之地。九州之民當可借給你們一切鐵器、種子、火器,只有一樣,將來九州之民落遇水你們必要救援,若在那裏居住也必不可推辭,世代修好,不得違背。酒宴之後,會有契約。”

胥馀者,椰子也。本為比幹之名,後世漢賦曾言“留落胥馀,仁頻並閭”,便說的是椰子和棕櫚,以比幹之名做椰子,大約是因為比幹是被剖心的,而吃椰子也是要剖開的。

楚地與南,也曾進貢見過椰子,眾人聞言,知道那裏怕是要炎熱濕熱的多,可念及留在這裏要承受的侮辱,終究沒有人再站出來掩面而欲自食其力。

適則想,西北地方太破,入不敷出,一旦海運進步,陸上絲綢之路就廢掉了,必要荒蕪。將來待技術進步慢慢開拓不遲,日後九州的開拓方向必是南海與東北,只要不讓漁獵遊牧之民占據可耕種的土地轉為農耕遊牧漁獵混合的族群,火器已出,邊境無憂。

倒是南海海外,民眾現在必然不肯遷徙,那裏艱難苦困,比之九州要差得遠,不如趁這個機會把這些楚國貴族都扔出去,讓他們在當地開拓。成了就成,日後貿易;不成的話也就是和當地融合,學會耕種,可做將來的據點港口;實在要是無能死在了海外,那也比強制遷民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