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上中下三策

齊侯遣使一事,秦國上下也有不同的意見。

三十年前,秦國地處西陲,自獻公之後向西開拓再到失去西河,實際上秦國一直是關起門來自己玩,很少和中原諸侯有太多的聯系,中原諸侯會盟什麽的一般也不會招呼他。

這些年廣開求賢令,加上泗上墨家崛起一直在坑魏國,這就使得在魏國西邊和魏國割舍不斷幹系的秦國從新回到了中原諸侯的視野之中。

其實齊國已經很久沒和秦國聯系了,這一次齊侯遣派了使者與秦商談,難免有些心急,暴露出了齊國的一些想法。

諸侯合力反墨,秦國不出面不行,因為秦與三晉之爭哪怕主觀上不是在幫墨家,可實質上就是在幫忙。

不過這個三晉同盟也不見得多麽穩固,如果利益足夠,哪怕是和魏國關系最好的韓國,也會加入到齊國構想的瓜分魏國的這場盛宴之中。

秦國大臣們也是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只要趙、齊出面,徹底廢掉魏國不成問題。趁著墨家現在正和楚、越作戰還未平定的機會,得到西河、染指上郡,可以實現秦國徹底從西陲走出去的夢想。

另一派則認為墨家的勢力與日劇增,一旦吞楚滅越後,墨家在南方的布局就連成一片了。南海、南鄭、閩、吳越、徐州、荊州……而且墨家的道義又是反諸侯反貴族反世襲的,這是一場道義道統之爭,不進則退、不勝則亡,所以現在應該和各國交好,全力反墨。

秦君舉棋不定,心雖有所屬,但還是想要聽聽吳起的意見。

他由是問道:“以公之見,這一次若是諸侯合力反墨,也是難以一戰平定畢其功於一役的嗎?”

吳起搖搖頭,思索片刻,慎重道:“即便武王復生、太公搖旗,孫武子伍子胥統制大軍,也不可能一戰平定畢其功於一役。”

“昔年我亡秦之時,曾過泗上。那是泗上之富庶,便勝於今日之秦;泗上之兵卒紀律以及利天下之心,今更勝昔。”

“以我觀之,這一次諸侯合力所能爭取到的最大的戰果,也就是墨家退出江漢,以鄱邑為界。泗上之地,諸侯一寸都得不到,一旦墨家退入泗上據守,非五十萬兵卒輜卒征戰三年方有可能,然諸侯各國若是征召五十萬,三年後國內怕是要都餓死了。”

“而且,越國亡定了。這便是諸侯聯軍這一次所能取得的最大的勝利。”

這個答案可以說是相當的悲觀,秦君以為的大勝,是不止把墨家趕回江漢,還要讓泗上受到重創,雖不說是徹底滅絕為焦土,但至少也可以讓泗上四面被圍,喪失一切對外進攻的能力。

然而吳起的回答卻截然相反,他判斷這一次諸侯聯軍若是能復江漢之楚,就算是最大的勝利了,而且這還得搭上一個越國。

秦君明白秦國和泗上有差距,卻沒想到差距會是這麽大。

“那麽齊人這一次瓜分魏國之策,於秦何利?”

吳起再度搖頭道:“於秦無利。”

“看似秦能得西河上郡,然而墨家的實力在增加,縱然魏滅,趙齊韓瓜分魏地日強。”

“屆時墨家兵屯商於,北上可攻西河、西進可抵藍田。趙齊韓各懷心思,反倒給了墨家各個擊破縱橫外交的機會。”

“原本秦處西陲,與墨家不戰不攻不和,中原愈亂,秦人愈強。若是瓜分了魏國,但凡有風吹草動,秦就要出兵與墨家對峙。”

秦君正欲反駁,吳起反問道:“敢問君上,若墨家經魯關上洛,到時候秦是否出兵援韓、周?”

只一問,秦君就明白過來。如果不管墨家反倒是趁機瓜分掉魏國,那麽一旦墨家北上攻韓,秦國就必須得要出兵。

到時候秦國的外交政策能也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唇亡齒寒,而非是遠交近攻。

吳起又問:“西河雖險而大,卻不知與江漢南陽如何?墨家居徐州,已然天下無可敵者,若再得荊、揚二州,區區西河豈能與荊、揚二州相論?今已不敵,將來墨家增勢十、秦人增勢一,今後何以戰?”

吳起再問:“南鄭之南為巴蜀。墨家若得荊州、滅吳越,又有南鄭之軍,南西對進,巴蜀必不能敵。”

“數年之後,天下諸侯所面臨的,不是現在的泗上墨家。而是以南鄭、漢水、大別、淮水一直到兗州汶水以至東海為界的墨家。九州之地,其有九四;九州之富,恐其三二,今後何以戰?”

“齊侯愚昧只知小利,就齊國現在的局面……縱得魏地,又能如何?數年之後,墨家若以滅楚之勢全力攻齊,兩月可定,到時候就算我等有心救援,不說輜重後勤與消息傳遞,便是當日即知,兩月之內可能抵達臨淄?”

秦君緩緩點頭,明白了吳起的意思,一旦這個局面形成,這就不是東攻而西救的局面了,而很可能是墨家四面出擊,諸侯自顧不暇,最終被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