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跑前的內鬥(第2/2頁)

六指挑選了幾名貴族,讓他們回到楚王所在的大營告訴楚王這件事,並且遞交了一封敦促楚王投降的書信。

……

楚國主力所在的大營內,六指帥軍北上渡過巴水包圍申公的消息,再一次讓楚國君臣陷入了混亂。

此時申公被擊殺的消息還未傳來,幾名大臣指責昨日在那說什麽渡半而擊的左司馬道:“君有妙計,可惜墨家眾人並未去江南。”

左司馬也不言語,心中暗罵到那日一問你們該如何做都沒有言語,今日卻還嘲笑。

楚王道:“如今墨寇已渡巴水,邾城危矣,如之奈何?”

墨家派出的精銳小隊楔入到楚軍大營和邾城之間,襲殺運糧之人,人少就打,人多就跑,而且往往是剛剛靠近,便有人用楚語高喊糧食是王上的、命是自己的,一哄而散。

人數不多,可是卻讓楚國君臣心驚肉跳。

邾城是他們的後勤補給所在之地,也是他們後撤的唯一一條路,一旦墨家的想法是攻取邾城斷其歸路,則大勢去矣。

旭城君道:“墨寇精銳在北,那麽留守沙洲的人數必不多。不若趁此機會,攻取沙洲,使得舟師可退。”

陽城君道:“申公被圍,理應相救。若救,如何能夠再分兵?墨家野戰之威,你亦非是不知。分兵解圍,必要大敗。”

“若大敗,縱得沙洲,通於江南,又有何用?主力敗,則邾城必失。邾城失,我等退路皆斷,豈非都要餓死在這裏?”

夏浦君道:“正是如此。此戰勝負,在於陸戰,在於邾城,而非在於舟師。舟師若覆,陸戰若勝,墨家必退。”

左司馬終究還是壓住了之前眾人嘲諷他的憤怒,回道:“如今申公被圍,墨家也必分兵。可起大軍前往解圍,與之野戰。”

“可加強左軍,待接敵之後突入巴水沿岸,切斷墨家大軍與後方的聯系,或有獲勝的可能。”

楚王心中其實已經不想打下去了,他覺得這一仗輸定了,現在應該趕緊跑,跑到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在這裏和墨家繼續對峙。

一旦要是墨家攻占了邾城,那麽情況就危險了。

現在南陽淮北的封君縣兵能否迫使墨家回援是個問題、墨家打援的能力如何那更不用說,一旦糧道被切,若是一個月之內不能解圍解困,自己就要被餓死在這裏了。

右司馬攻取沙洲被殺,沙洲處江水湍流,又有銅炮鐵炮數十,難以攻取。墨家善於守城,就算那裏有五千人,又有長江為險,如何攻下?又需要攻多久?

可若退……楚王也不是沒想過之前眾臣建議他不退的理由。一旦退到南陽,給墨家兩年時間,江漢地區就再也不屬於楚國了,到時候憑什麽奪回來?

他固然是發動政變弄死了自己的兄長,但並不代表他不清楚集權的重要性,更不代表他不明白坐上君位的那一刻那些支持他的貴族就要成為敵人。

自己跑到南陽去,一眾封君,遠離江漢,又怎麽控制那些封君?

種種原因,使他接受了在邾城會戰的建議,可是打到現在局勢卻日日不利。

有傳言說,墨家已經派人攻取臨武九嶷,直撲湘江,此事真假難知,但楚王確信墨家在南海是可以拉出來一支大軍的。

還有傳言,說墨家在南鄭之兵,欲沿漢水而下。

再加上楚軍在這裏的幾次失利,他便需要重新權衡。

去了南陽,或許會徹底失去集權的機會,獲取會失去江漢,但至少還可以保存。但若是在這裏被殲滅,那麽自己之前所擔憂的一切都沒有了意義,身死族滅,還用得著擔憂將來的權力分配嗎?

楚王看著一眾爭論的臣子,瞥了一眼因為封邑被奪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麽發言權的鄂君,心想田氏代齊的事待我丟了江漢,怕是也會降臨在我身上吧?

大戰在即,楚之群臣卻還爭論不休。

欲戰?欲逃?還沒說清楚。

更別提是集結全力先攻取沙洲給舟師找一條退路之後再逃?還是趁著現在申公被圍墨家無力南下的機會直接逃?

就在這時,一近侍驚慌失措地直入營寨之中,驚道:“王上!王上!禍事!申公之軍被墨家軍圍,一個時辰便已全滅,申公身中數十鉛彈而亡!”

“什麽?”

楚國君臣大驚,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

申公被圍,楚國君臣已經有放棄申公溜走的想法,也確定申公被圍十有八九要完。

可哪裏想過不足一個時辰的激戰,申公的將近兩萬大軍就沒了?

震驚的神情還未退去,他們又聽到了個更為可怕的消息。

“墨家全軍上下僅亡六人,傷幾十……”

這些來自從被俘的貴族們挑選出來的、親歷過戰鬥的人的消息準確無比,楚國君臣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