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隱陽之戰(二)

墨楚聯軍的右翼,庶俘羋看著己方陣地上升騰起來的硝煙,拿出望遠鏡觀察著對面魏韓聯軍密集方陣中出現的缺口。

幾名軍官笑道:“炮兵的同志打的越來越準了,我記得幾年前我們和田氏作戰的時候,炮兵還沒有打這麽準。那時候就怕炮彈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轟隆隆的炮聲掩蓋不住騎兵們對於幾年前的炮兵的奚落。

現在的炮兵還在用著很簡單的量角器,利用鉛墜和繩子作為基準線,將簡單的量角器插在炮孔中,等到鉛墜和垂線穩定後計算炮口的角度。

他們不需要太大數量的計算,炮兵軍官們九數幾何很是不錯,但是一般的炮兵主要還是會查表,像是一種死記硬背的方式,用以確定炮口的角度和攻擊的距離。

只依靠裝藥量和調節角度,雖然很簡陋,卻還是勝於一切都憑借感覺和經驗的對面炮兵。

更何況墨楚聯軍右翼的對面,並沒有部署銅炮。

銅炮出現後,戰鬥一般總是由雙方的銅炮打響的。

以庶俘羋的經驗,剛開始的第一個時辰,雙方都會選擇炮轟,慢慢調整各自的陣型,等待一方承受不住炮擊而發動進攻、亦或是等待一方覺得機會來臨而發動進攻。

一般來說,炮擊之後,他們這些騎兵很快就要發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了。

但第一次的試探性進攻不會是他們,而是另外一個現役的騎兵旅。

這一次一共是兩個現役的騎兵旅和庶俘羋的這個征召的騎兵旅參與戰鬥,三個旅都是泗上義師序列中的“不是武騎士的騎兵”。

雖然同為不是武騎士的騎兵,但三個旅各有不同。

最前面的那個旅的騎兵,可能也就是泗上能夠養得起一些,別的諸侯那是決然養不起的。

那個旅的騎兵每個人都配備三支短銃,因為臨戰之時騎兵奔馳很難裝填,所以只能依靠提前裝填後補足。

這些短銃很昂貴,一個旅就需要配備將近五千支,那是一筆數額巨大的開支。

這種配置當然不是以泗上義師的步兵為假想敵,很明顯是以魏韓這些重視方陣重步兵的諸侯國為假想敵。

火槍火藥的出現,使得各國都在嘗試新的陣型,許多舊的陣型已經不再適用於時代。

魏韓選擇的是依靠原本就有的方陣重步兵優勢,以火槍手配合方陣行動。

而騎兵沖擊重步兵方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若是那些精銳訓練的武騎士還好,這些騎兵直沖不太可能。

所以那個旅就裝備了短銃,利用機動優勢,在靠近敵人步兵方陣的時候臨敵三槍,打完之後當然沒機會裝填,就把短銃往腰裏一插,拿出鐵劍鐵刀沖擊。

如果能夠打開缺口就可以沖進去,只要沖進去步陣就散了。

而如果說三支短銃全都打完,敵人的步陣依舊沒有出現缺口,而是繼續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那麽就可以退走了……

在步卒弓手和步卒火槍手面前,騎兵對射就是送命給步兵的。

另外一個旅沒有那個旅那麽闊氣,每個人只裝備一支短銃,臨陣只有一次機會。

但是他們有步騎士配合,一般就是兩翼夾著步騎士,利用機動優勢快速迂回後,步騎士下馬列陣開槍,兩翼的騎兵旅立刻向前補足空隙沖擊一次。

沖擊的途中,步騎士會快速裝填,如果騎兵打開了缺口他們就以火力支援;如果沒有沖開對方而是退了回來,他們就需要齊射掩護騎兵撤退。

等輪到庶俘羋等這些重新征召的騎兵,裝備就差了許多,就身上有一身皮甲,有一口鐵劍,別的就沒有了。

比武騎士他們比不過,那些武騎士都有鐵甲;比這些正規的非武騎士的騎兵,他們也比不過。

是故總有人發牢騷,開玩笑說都是騎兵,武騎士那是嫡長子;現役的剩余騎兵是嫡幼子;他們這些重新征召的騎兵是庶子,還不是陪嫁的媵妾生的,而是貴族們喝醉了和奴婢生的那種。

庶俘羋對於這種牢騷聽得很多,但他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據說是騎兵到底該怎麽辦出現了一些分歧。

武騎士自不必說,但武騎士訓練起來太難,數量太少,泗上龐大的有馬自耕農良家子群體可以保證數量足夠的非正規騎兵。

這些騎兵應該用什麽樣的方式作戰?軍中高層各有不同的意見。

有說應該花費重金,每人身上配三支短銃的;有說應該放棄短銃,只配刀劍;有說應該配兩支短銃,像是步卒一樣,利用陣型轉換射了就跑到後面裝填的;還有說應該配長矛和劍,長矛都是一次性的,沖陣的時候用,沖擊之後就扔掉換劍的……

每個人說的似乎都有道理,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也就出現了這一次派遣到這邊的三個騎兵旅的裝備都不一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