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隱陽之戰(一)(第2/2頁)

楚人最能打的部隊是中軍,以及右翼的墨家騎兵,而且這兩支部隊的行軍速度很快,遠勝於密集方陣的魏韓重步兵。

這既是優點,但如果能夠抓住機會,也未嘗不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因為楚人的左翼是新組建不久的陳蔡之師,仍舊是密集方陣的陣型,而且不論是士氣和戰鬥力都和中軍右翼沒法比。

最關鍵的是楚人左翼的陳蔡之師的行進速度比之中軍和右翼都要慢許多,魏韓聯軍若是能夠利用楚人中軍和左翼進攻行進速度不一樣的問題,有可能完成對楚人左翼的突破。

一旦陳蔡之師崩潰,魏韓聯軍就可以迅速從楚軍左翼和中軍的結合部全力突擊,形成包抄。

故而這場戰役的關鍵在魏韓聯軍看來,就在自己的右翼。

因此魏韓聯軍的主將在布陣的時候,有意地削弱了一下自己的左翼,加強了中軍和右翼。

依靠楚人主動進攻的形式,利用空間換取時間,讓自己的左翼主動後撤,誘使墨楚聯軍的右翼和中軍急於求戰建功,而突擊的過快和左翼的陳蔡之師出現缺口。

同時,若是魏韓聯軍的左翼能夠主動後撤,就可以利用中軍靠近右翼的點為軸緩慢轉動,從而在中軍不需要大規模調動的情況下,將兵力都壓在了楚人的左翼上,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

……

楚墨聯軍的主將是楚大司馬,二十年前楚國的大上任大司馬死在了墨家手中,現在卻又合作。

如果說魏韓聯軍是想要利用地利,那麽楚大司馬便想要利用天時。

和魏韓聯軍想的楚墨聯軍會采取中央和右翼突破的想法不同,楚國大司馬巧妙地想要將魏韓聯軍的地利優勢轉化為對自己的天時。

魏韓聯軍占據上風向,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刮的正是北風,楚人在南,這本是不利的。

但是楚大司馬則看到了另一種戰機。

一旦開戰,雙方銅炮和火槍對轟一陣後,必會產生極多的硝煙,而處在下風向的楚墨聯軍本來是不利的。

可是如果能夠中軍和右翼主動進攻,那麽一旦風刮起來,這些硝煙很容易遮蔽戰場的東南方。

到時候,墨家的騎兵和那些騎乘炮兵、以及步騎士就可以借助硝煙的掩護,快速地機動到魏韓聯軍的側後。

如果能夠一舉突破,那固然好,就算是無法突破,魏韓聯軍也必然慌亂,到時候還要調動部隊支援魏韓聯軍的左翼。

一旦魏韓聯軍調動起來,那麽楚軍就有獲勝的機會,因為魏韓聯軍的方陣不動的時候很強大,可一旦動起來就會出現破綻。

到時候如果右翼包抄偷襲的騎兵不能打開局面,那麽中軍就利用魏韓聯軍混亂的時機發動進攻,迅速突破魏韓中軍,擊潰魏韓聯軍。

戰場當然是瞬息萬變的,但善戰者多會在對陣之前就先預定好自己的計劃,是否能夠實現那是一回事,戰場瞬息萬變機會出現卻不把握而是繼續按照原計劃那又是另一回事。

雙方都把突破點定在了對方的左翼,頗為巧合,但也有幾分互相之間故意引誘的原因。

這時候,誰進攻誰處在弱勢,最好不要輕易發動進攻,而是打防守反擊。

可是總要有人先攻,楚墨聯軍看起來是有優勢的,所以雖然魏韓聯軍也是把突破口定在了對面的左翼,但卻是準備用防守反擊調動的戰術。

反過來楚人則是希望主動進攻,利用進攻挪動陣型,從而完成地利天時的轉換,借用冷颼颼的北風和戰場的硝煙,來一場大迂回。

雙方都把突破點放在了對方的左翼,其實這場仗本質上就是誰的左翼先崩、誰的左翼崩潰後還能夠遲滯對方的包抄,誰就有更大的可能獲勝。

當然,瞬息萬變的戰場不可能總會朝著雙方統帥的想法去發展,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那就是所謂的臨機決斷的能力。

誰能夠在戰機出現的時候把握住,往往可以扭轉敗局亦或是一舉獲勝。

隅中一刻。

戰場的第一聲炮響從墨楚聯軍的陣地上傳出,這一場爆發在隱水之陽的戰鬥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