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應對(下)

原本歷史上孟勝忠於小義決定要死的時候,也正是徐弱第一個提出的反對,但被孟勝說服之後,徐弱自殺以保全巨子的權威。

在費地之變的時候,徐弱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加上適本來就知道這個人,因而很是看重。

看過信件之後,適便提筆,以巨子的名義寫了一封信件回復。

一個是很鄭重地贊揚了新鄭的地方組織能夠領會貫通上級的精神,能夠做到在突發情況下保持正確的路線。

既沒有激進到既反對魏韓、又反對鄭國貴族;也沒有做到毫無底線去和鄭國貴族合作,用各種強制的手段去讓民眾守城。

而是讓民眾能夠知道他們自己擁有的力量,並且學會了利用矛盾“趁火打劫”,這是重中之重。

第二個就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孤城難守,很少有靠防禦打贏整個戰役的,最終還要靠外部出兵救援。

徐弱的方法他相信如果合理利用好城中貴族的死士私兵、以及新鄭城中為數不多的銅炮,堅守一段時間當無問題。

但是堅守太久不太可能。

一則是事發突然,如果是提前一個月知曉,那麽新鄭完全可以在城墻裏面部署一道真正的防線。

可現在時間不夠,只能一處一處地修補,一旦魏韓增兵,到時候肯定是守不住的。

二則是魏韓早有準備,一旦要是選擇增兵很快就會出兵,但是墨家現在出兵也慢、楚國出兵也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所以他希望當地的墨者組織能夠做好破城的準備,一旦破城,千萬不要與城同殉。

民眾經歷了一次之後便已經覺醒了一部分,魏韓聯軍勢力強大,難以暴動成功,而且泗上暫時也沒有辦法支持。

但是就算破城,魏韓聯軍也不敢輕易傷到明面上的墨者,現在到處活動的墨者有點像是諸夏最悲哀時代的洋人傳教士,除非是準備徹底開戰魏韓不敢動——既然魏韓都不敢出兵幹涉宋國,那可以證明他們就沒有開戰的膽子,所以不要殉城,要等待這邊營救商談。

最後就是表現積極的民眾,一定要想辦法保護他們,如果有極大的危險就可以直接給他們一個墨者的身份,手續什麽的這邊會辦理,讓魏韓聯軍以及鄭國沒有資格處置他們。如果沒有太大的危險,則要讓他們繼續在當地生活,記錄下名字,日後泗上這邊會出錢給予他們資助。

想到歷史上孟勝說動徐弱以至於徐弱自殺的那番話,適鄭重地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也算是未雨綢繆。

原本歷史上,徐弱表達了反對之後,做巨子的孟勝認為墨家想要發展壯大必須要依靠統治者的信任,所以要言必行行必果,墨家既然答應了陽城君守城,那就要守到最後一人。

精銳之外,還有田襄子等一系列沒有參與守城的墨者,只要墨家重信的名聲留下了,將來一定會發揚光大。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只不過發揚光大的那部分墨者依靠墨家的組織術和技術,在秦國發揚光大了,但卻走了味兒。

適便在心中寫到,現在時代變了,墨家不需要依靠貴族的信任,而是要發動民眾並且有了自己的武裝,所以不需要讓貴族們看到墨家忠誠的像條狗,只要答應了就不會反悔,要告訴天下:我們守城是為了大義、我們反貴族也是為了大義。

要活下來,要積蓄力量,不要輕易求死。

此外,只依靠新鄭的民眾既然無法守住,泗上暫時又不可能出兵,所以適再三叮囑,不要對鄭國的貴族抱有幻想。

如果說新鄭城能夠守住,那麽一定是楚國出兵了,而楚國一旦出兵,鄭國的貴族就找到了另外的爹,不再是面臨著被魏韓聯軍破城殺戮的威脅,所以到時候他們肯定不會認和民眾簽訂的那些契約。

那時候輕易發動民眾反抗是錯誤的,會對民眾的力量和信心造成極大的打擊,泗上又不可能立刻出兵,就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如果守不住,那麽那些契約也就沒有意義,魏韓也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正大光明的民間結社活動,到時候要盡快將一些在守城中表現積極的人轉入地下活動。

總之就是一句話:依靠新鄭的民眾自發起義,在魏楚韓三國的打壓下肯定是要失敗的。

泗上的成功源於當年特殊的諸侯爭霸環境,不可復制,所以正確的路線是保存實力、覺醒民眾、加強泗上的力量,依靠割據最終暴力奪權,不要試圖學泗上在各處發動起義或者直接奪權。

寫完之後,適將信交到了通信部門,由他們進行簡單的加密,新鄭的墨者那裏都有幾本書,通信情報部門的人只要在就可以破譯出來。

選派了幾個絕對忠誠又有手段的人,叫他們找機會進城,將這封信交到城中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