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真誠的虛偽(下)(第2/2頁)

譬如建議各國成立聯合在一起的治水官,主持九州內的治水工作,所需費用由各國按照土地人口平攤。

譬如建議各國成立聯合在一起的聯軍,主要負責那些落後野蠻的周邊部族對於諸夏的先進於周邊的生產關系的襲擾和反動。

種種這些,聽起來十分美好,民眾十分喜歡,處處為民眾著想,但說的越好越不可能被貴族接受。

尤其是關稅、土地制度、治水、條約三軍種種這些,這是貴族和君主維系統治的基礎,怎麽可能會接受?

而偏偏,這種“幻想”在諸夏又有極強的傳統作為基礎。

周禮時代的國際法,可是明確規定了各國擁有士兵的數量的:天子多少個師、公爵侯爵多少個師、伯爵多少個師種種這些,這就是傳統力量的基礎,也算是儒家克己復禮的一種幻想,民眾們對此幻想是有所渴望的,也是有極多士人希望的。

現在適借用周禮的魔改,去天子而談諸侯,建議魏、楚、墨家、秦各自擁有十個師;而齊、燕、趙擁有六個師;周、越、巴、蜀、中山、宋、鄭、晉、衛等各自擁有四個師,從而達成諸夏的平衡,促使和平……

除此之外,南海地區土地肥沃一年三熟,是為解決諸夏民眾饑困的重要地方,但卻有野蠻族群,在南海要駐紮三個師。

北方林胡野蠻落後,對民眾的財富和生產有很大威脅,故而包括魏之上郡,趙之高柳等再駐紮各國聯軍的十個師,駐紮在雲中。

為了防備各國可能的戰亂,維護真正的非攻和弭兵,九州各部按照土地和人口,共組成十個師的兵力,駐紮宋國,由天下人推選最有“非攻弭兵利天下之心”的賢人指揮,以期能夠制約各國不再戰爭,所需錢財由各國按照人口土地均分。

這種紮根於傳統的幻想,最能騙人,也最能讓世人覺得這是一個解決天下大亂的辦法,畢竟這種手段不是墨家自創的也不是舶來的,而是傳統的、有著廣泛幻想認可度的。

這個幻想五年前適不提,因為五年前真的有那麽一點可能在菏澤會盟上達成這樣的幻想,哪怕是一丁點的可能,適也不敢嘗試。

這個幻想今天適大談特談,因為今天這個幻想是真的一點變現的可能都沒有。

用最真誠的語氣,說著他最不相信可能的話,適在商丘的這一次演說,他確信很快就會在天下引來軒然大波。

他說的頭頭是道,比如駐紮在宋國的十個師的聯軍,天下人也會覺得這合情合理,得有兵力制約各國不要交戰,而且推選最有“弭兵非攻利天下之心”的人指揮,那顯而易見會是誰。

而四個允許擁有十個師的秦、墨、楚、魏,實際上魏楚有大梁之仇、魏秦有西河之怨、墨家更是魏國最為警覺的方向,這要是魏侯能夠答應,那真是有鬼了。

秦國其實此時按照適的這番謊言幻想理論,是沒資格有十個師的,因為國力還被中原各國認為是弱雞,但適給出的可以被接受的理由是秦需要敵西戎……

問題是西河的歸屬、大梁的歸屬……不談墨家如何,單談這兩個問題,這個國聯要是能夠成立、能夠靠嘴皮子談判就取得和平,那真可以算是魯陽公揮戈回日這樣的玄奇事了。

可是適這番“真誠”的話,卻引來了許多在商丘城中聽到這些話的人的支持。

甚至於有一些認為墨家的做法這幾年越發激進頗有微詞的士人,在聽完適的演說後,也淚眼朦朧地感嘆道:“墨家果有利天下非攻弭兵之志,若能如此,天下定矣!”

“昔者仲尼奔走各國如喪家之犬,所為者何?無非復禮而定天下,奈何禮崩樂壞,天子無師便無可定諸侯之爭,墨家這麽做,實在是為天下大定在著想。”

更有人想到,之前就有傳聞宋國要在墨家的幫助下建立一支三萬人的常備軍,正好是四個師的兵力,看來墨家早有準備,是真的想要消弭天下的兵禍,再無戰爭。

眼見著民眾歡呼,適與戴琮道:“天下事,民為重,社稷次之,民眾所願所喜,當為執政者之所求。”

“天下萬民,所求所願者何?這是不能夠不思考的啊。若此事能定,天下安定,諸夏再無征戰之苦,實我墨家數萬同志心中所願。”

“今日宣言,可做定數,泗上使者已使各地,力求達成。我看宋地也該做些準備,以為第三次弭兵會做些準備才是。我墨家既為利天下,願出部分金銀糧米以作準備搭盟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