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借機生事(上)

戴琮並不關心諸如整軍、非攻、國聯之類的內容。

因為宋國的命運不由宋國的本土貴族做主,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戴琮更關心的,是墨家準備出多少錢幫助搭建盟台之類,這對他而言很關鍵也很重要,也算是他主政宋國以來第一件能夠獲得民心的大事。

很多失地的農夫逗留在商丘,這裏面就包括許多用各種非法或者合法手段兼並土地而失去土地的。

這些人是商丘的不穩定因素,戴琮想要解決他們,至少這樣能夠得到一部分民眾的支持。

但是他沒錢,也沒能力組織開墾墾荒。

戴琮讀過一些管子學派的書,管子學派對於經濟的見解,是在經濟道法自然無為的前提下政府幹涉,譬如在荒年的時候要鼓勵富戶消費、開展基建。

管子學派認為社會財富總和是足夠的,重要的問題是分配,如果荒年的時候富戶可以大興土木、修建房屋、甚至於做飯的柴禾上面都雕花,這樣才能促進財富反向流通。

然而商丘的富戶並沒有這麽大的力量消耗這麽多的勞動力,而大量的無地無業人員聚集都城的後果,戴琮心中很明白。

現在誰是富戶?戴琮認為泗上是富戶。

修建盟台,需要錢,需要人。人可以拿錢買吃的、穿的,可以暫緩那種暴怒的心情,可以保持都城的安定。

雖然修建盟台花費的錢財不算多,所能以工代賑的人口也不算多,但至少……這是戴琮成為詢政院大尹以來的第一件“利民之事”,開了一個好頭。

後續的常備軍征召、修建水渠、修築宋國東部商品化農業連接泗上水運網的道路種種這些,這都是墨家已經和他提前商量過的,也都是可以快速緩解矛盾的。

譬如常備軍征召,和後世宋代把災民編入軍隊差不多,只要訓練得當,一樣可以擁有足夠的戰鬥力,若後世歐羅巴的火槍兵,半數是人渣,半數是人販子從各地運來的,戰鬥力倒不是問題。

至於說修建水渠、修築宋國東部的道路這些,墨家也樂於出這個錢。

一則墨家的志向是天下,而不是非攻立國,早晚得修,如今修了將來也是天下的一部分。

二則是經濟利益。

三則就是墨家現在不缺貨幣;宋國現在也不缺糧食布匹;之所以矛盾加劇源於財富的分配不公和生產資料私有導致的貧富加劇,以及反向流通問題。

順帶著也可以迅速讓泗上的貨幣成為宋國的法定貨幣,收攏更多的黃金和銅等貴金屬,依靠糧、鐵、貴金屬和手工業品作為本位基金也足以保證貨幣的信譽。

說是會盟台,但修築的時候其實可以作為一個將來防禦用的衛城堡壘使用。

再加上後續的移民和吸引移民到洪澤湖區的政策,宋國東部在無為而治的整體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下產生的諸多矛盾,其實都是可以用蘇北平原這個廣袤的緩沖區緩解解決的。

只不過泗上要先緊著泗上工商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來,大肆緩解一下工商業的用人荒和市場擴大下工商業作坊擴大產能的需求,等到穩定之後才能將剩余的人口送去做自耕農。

耕戰政策固然可以快速地取得天下,但帶來的後果也是嚴峻的。

耕戰授田在別處貴族分封建制下是進步的,但在泗上工商業萌芽已經產生的地區是反動的。

泗上又沒有足夠的幹部和足夠多有能力的人才在蘇北搞沒有莊園主的莊園制合作社土地集中人口集中的農場,這便不可同一而論。

整體來看,此時自耕農的生活水平還是遠高於在城邑做流傭的雇工的,可至少讓他們有口飯吃。

有個活路,對於戴琮而言這就算是一個極大的作為,雖說民眾也知道這是墨家在背後的運作,但至少他這個詢政院大尹還不至於重走都城國人暴動的命運。

現如今國野之別被打破,但國人的含義最開始還是居住在都城的人,在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邑和城邑周邊的時候,控制了城邑就等同於控制了一國的根基,而政變頻發的亂世,控制了國都也基本等同於政變成功了一半。

這個道理戴琮還是明白的,所以對於墨家的政策他是由衷感謝的,最起碼墨家似乎並沒有要兔死狗烹的意思,他這個詢政院大尹還能繼續做一段時間。

……

宋地西南,陳國舊地,十余年前反叛楚國復國的王子定都城,如今楚國的陳縣,後世的周口淮陽,楚國衰落時候的郢陳,大澤鄉揭竿而起後陳勝王的都城。

楚王熊疑巡幸於此,跟隨的除了絕對忠於楚王的車廣精銳新軍外,幾個在朝中勢力強大的屈、景、昭等氏的貴族也一並跟隨。

這一次巡幸正是因為宋國政變導致的,楚王必須要親自處理一些事情,而陳蔡地作為楚國中原王權統治的支柱,也正是楚王巡幸至此指導這一次大事的最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