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爭鳴之困(七)(第2/2頁)

墨家送給了他們一個“非暴力奪權即可施政”的機會,就是現在,可還沒等著施政,孟孫陽已經從天上掉了下來,發現真正開始思索這些地上的問題時,竟是這樣的艱難。

在暗中分配了宋國各鄉的施政範圍之後,楊朱學派都覺得很高興很滿足,畢竟墨家給他們的,似乎是宋國除了幾座大城邑之外比較發達富庶的地區,王公貴族的宗法殘余也比分給農家那裏少的多。

看上去很美好……可實際上,他們面臨的問題要比農家面臨的多的多。

對農家而言,那幾個鄉原本基本上都是貴族的封地,自耕農沒幾個,更沒有類似於靠近泗水的那些經營性的土地主,照著授田的手段分田就是。

可對楊朱學派而言,墨家給他們挖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大坑。

他們要面臨的問題,就算是已經有二十年執政經驗的墨家都很難面對。

這包括……土地制度、人口流動制度、毗鄰工商業發達地區的人口逃亡可能、旁邊有組織開墾殖民的前提下如何保證當地的經營性莊園留下勞動力、被淪為原材料生產地要遭受的市場波動、不同階層將來推選的支持反對問題、大量的傭耕者希望有自己的土地和已經兼並了土地的新興貴族對於人身控制欲望的矛盾、本地工商業面臨著泗上工商業沖擊打壓的問題、本地手工業發展急需人手而人瘋狂地往泗上流動的矛盾……

種種這些,孟孫陽都沒有考慮到。

墨家想要一個西邊為軍事盟友和市場以及兵員提供地、東邊為原材料產地和廉價人口提供地的宋國。

只是東邊的目的,難免會不那麽偉光正,反倒容易臟了自己的手,與其這樣,不如叫看似和墨家有所和解、但實際上和墨家一直在一些道義上相悖的楊朱學派去背鍋。

做得好,穩得住,自然而然會成為泗上想要的場景:自耕農破產逃亡到泗上為泗上提供人口和廉價勞動力、兼並土地傭耕制為泗上提供原材料和糧食。

做不好,穩不住,民眾激烈反抗……對不起,和墨家無關,那是你們楊朱學派執政不利,你看我們泗上發展的多好,你們發展不起來那就是你們的問題,順帶證明你們的學說在實踐上是不能使得天下大治的。

孟孫陽至此還沒有意識到這個陷阱,現在面對的東鄉子琪,只是一大堆亟待解決的矛盾中的一個,與之類似的還有更多。

……

宋國的另一處,屍佼正在詢問自己的關門弟子衛鞅。

“你不是素有大志?如今正有一個執政百裏的機會,若能大治,便可聞名。如何不願?”

年輕的衛鞅向先生行禮後道:“先生,我有治萬乘之國之志,卻無治百裏鄉侯之才。”

屍佼笑道:“此言大謬,百裏不能治,何談治萬乘?”

他倒是沒有嘲諷的意思,因為他素來知道這個弟子的聰明和頭腦以及志向,這一次百家爭辯中衛鞅出面詰農家四問,使得小小年紀的他已經揚名。

至少屍佼注意到事後,適還特意來詢問了一下關於衛鞅的種種,還多交流了幾句,甚至於贊許了幾句說他頗有大才。

適如今不再是那個在商丘制鞋世家的孩子,而是天下顯學之首的領袖人物,能夠得這樣身份的人稱贊幾句,基本上便可以為立身之資。

屍佼覺得衛鞅不會無的放矢,故而特意那麽一說。

果然,衛鞅回道:“先生,治萬乘之國與治百裏鄉侯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這個百裏之地還是在墨家的保護之下的百裏之地。”

“若治萬乘之國,要考慮軍事,使之不能為外敵所侵;要考慮法令,使之民眾信服;要擁有法術,能夠制約下屬;要知曉財政,否則無以養兵;要通曉外交,使邦國或敵或友……”

“可這百裏……單說一個,不需要治軍、不需要外交,那其實能做什麽呢?只要治軍,就需要考慮土地制度、民眾意願、民眾之利、稅收軍賦、農忙農閑、工商銅鐵……”

“然而在這裏,我們什麽都不需要管。按部就班,一切按照墨家想要的來,那麽必然大治。論及軍權,在墨家手中;論及外交,泗上會主管一切;論及財政,只需要繳納規定的賦稅於中樞……”

“這百裏之地,不需要我衛鞅,就算是泗上一個剛剛從學堂學完的中人姿之輩,三五年後亦可大治。那我與泗上之百千官吏,又有何區別?泯然眾人,實難平我心中之志。”

“我所行之政,可以讓這百裏之鄉競逐千裏之內,可是墨家需要這樣的人嗎?會允許嗎?一切按照墨家想要的,又怎麽能顯出我的才能呢?”

“況且,先生……怎麽才算是大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