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爭鳴之困(八)

屍佼默然。

是啊,怎麽才算是大治呢?

是民眾富足?是軍隊強盛?還是教化昌盛?

怎麽才算是大治?

如果一切都做的好,那固然算大治,可若是做不到全部,有所權衡,哪一種才算是大治?或者說,哪一種才算是諸侯君主眼中的、可以委以重任的大治呢?

以這百裏之鄉,不需要考慮生存,不需要考慮軍事,只需要考慮民眾富足,似乎……這些在君主看來並不是大治。

衛鞅嘆息一聲道:“先生可曾忘記昔年西門豹之事?”

“西門豹藏兵於民、藏富於民,魏侯大為不滿,以為鄴地不治。等到了鄴地之後,西門豹擊鼓而征兵,民眾贏糧而景從,魏侯大喜,方知鄴地大治。”

“以諸侯之眼,所觀大治,只怕與民無關,只要富國庫而強兵戈,方可稱之為大治。”

“墨家所謂利民為治,天下諸侯幾人認可?”

屍佼衛鞅都是中原人,靠近三晉,西門豹的故事聽了許多,這時候衛鞅拿出當年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說明情況,屍佼也明白似乎的確如此。

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子的志向,希望在這亂世大爭之中揚名立萬,求功名以致天下無人不知。而墨家,終究不是能夠實現他的野心和理想的地方。

“我老了,你還年輕,那你欲往何處?”

衛鞅略微思索後道:“將來逐鹿天下者,無非秦、楚、墨。三晉已然無力,齊人恐難崛起,秦人已經變革,楚國地域廣闊,墨家有利民之義……皆可成事。”

“只是楚地近泗上,封君眾多……若能削減封君之地、大臣之權,楚人可霸,然實難矣。”

“我欲入秦。”

屍佼贊道:“如此最好,秦君求賢若渴,廣招天下賢人,又重用秦外之士。我昔年於晉,也曾和吳起有所交流。若入秦,正可有所作為。”

“只是即便入秦,秦地如今賢者眾多,你也需從府吏做起。”

衛鞅笑道:“先生不要忘了,吳起、勝綽等人雖有才能,可他們……都老了。”

屍佼點點頭,便道:“其實我也有此意,既如此,你且帶一些人入秦,我老了,便不去了。”

這算是準許衛鞅出仕,並且利用之前的關系進行推薦,實在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此時既有遊士和正統的分封士的區別,若非貴族出身,想要獲取一個出仕的機會,實在是需要舉薦。

這也是當年很多人心懷各樣目的加入墨家的原因,沒有學派的成名人物推薦,平民出身的人很難獲得一個表現的機會。

屍佼是三晉人,而且成名又早,早些年也和魏文侯時代的一些老臣打過交道,吳起入魏之後也曾多有交流。

現如今吳起已經六十余歲,屍佼為自己最中意的弟子所鋪的路,就是希望衛鞅能夠先做吳起府中之客,亦或是屬吏,給一個機會表現出來才能,便可以利用這一層關系直接推舉進入到更高層。

泗上的體系是從底層慢慢往上升,秦國雖然已經變法,多也尚賢,但是升遷機制受制於時代,只能說“吏”和低級軍官可以保證升遷,但想要進入中樞,實在還需要各自的舉薦,或者成名之後的遊說。

之前關於宋國政事的辯論中,衛鞅也算是成名,因為學術中心從臨淄、西河轉移到了泗上,所以在泗上的一些爭論中可以成名的就算是鋪出來一條鍍金的路。

年紀小並不是問題,正可以多加歷練,秦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吳起、勝綽等人比秦君小二三十歲,秦君在魏國當人質的時候吳起勝綽已經各自領兵在齊魯交戰並且成名了。

青黃不接之時,正需要為秦太子準備今後的施政人選,以防止人亡政息,屍佼不得不贊嘆衛鞅選擇的時機和角度實在是沒的說。

衛鞅關於將來逐鹿天下無非秦、楚、墨的判斷,屍佼也是認同的,魏國自從文侯死後就被打回了原型,三晉內部矛盾重重,自保有余,但一旦有一家試圖擴張,其余兩家必然要選擇翻臉,這是個解不開的死結。

如今秦地已經變法,仍在深入,加上年齡的因素,著實是個將來建功立業成就功名的好去處。

然而衛鞅卻道:“弟子想要先去秦國遊歷一番。”

他拿出墨家送給他們的“社會調查”道:“如這些墨者一般,做做調查,知曉秦地風俗、秦人喜惡、山川地理,方能知道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富國強兵。”

“只不過墨家所謂大治,是為‘民無三困’;而諸侯所謂大治,卻是府庫充足民眾善戰。這是不一樣的,但目的可以不同,他們的手段和方法卻是可以借鑒的。”

屍佼贊許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夠壓住成名立功之誘,腳踏實地,將來必有大作為。”

……

月後,序屬三秋,已然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