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爭鳴之困(八)(第2/3頁)

在彭城的適拿到了屍佼的不少弟子離開了宋地前往宋國的消息,泗上有專職的諜報部門,或被稱之為“肅害”,極為肅清害天下之人以利天下之意。

這只是正常的匯報,畢竟此時衛鞅還只是個年輕人,剛剛在泗上的一場辯論中壓倒了農家略有名氣。

適看了看,搖頭失笑,心想這倒是真的又入秦了,倒也是個好的選擇。

泗上終究是需要有大義的,哪怕是你是投機分子為了功名利祿,但至少要做足表面功夫,至少要在表面上認同墨家的道義。

既然這些人要走,倒也不必挽留,天下大勢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扭轉的,雖然英雄人物很有作用,但實際上秦國變法的路已經停不下來。

而停不下來之後,便要發動戰爭,那麽西河就要首當其沖,怎麽看這都是件對泗上有利的事。

肅害部門的首領見適看的隨意在那輕笑,便道:“巨子,還有一事,就是各國如今都認可泗上庠序之內的學生,更有甚者派遣細作,許以高官厚祿或是封地,以求這些人前往。”

“最近已經注意到兩人,意圖逃離泗上。或有人曰,我等之才,勝於那些貴族士人多矣,卻要在泗上從頭做起,在別處卻能直接便有十余裏封地……或有人說,在泗上蕓蕓眾生,在別處卻可算作與眾不同大有可為……”

適接過那份報告看了幾眼上面的一些談話,笑道:“這也沒什麽,總不能指望天下每個人都有利天下之心。”

肅害部門的人問道:“那應該怎麽處置呢?”

適擺擺手道:“先不動,略微警告,講以道理。真的要跑,立刻抓回來,送去南海建設樂土。我是這麽想的,不知道他們的意思,到時候開會的時候提一提吧。”

肅害部門的人皺眉道:“真的要跑,抓倒是好抓,但理由呢?他們又不是墨者,若是墨家,倒有家規。可他們不過是民眾,至少也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啊。”

送去南海建設樂土,這是墨家內部的懲罰措施,一般不會用在非墨者身上。

此時逃離也確實無法可依,但可以盡快出台政策,明確公布,然而關鍵就在於墨家要依從天志、講道理,這件事便有些難做。

最主要的難做之處,就在於墨家只認天下,在泗上認為泗上是一國那是一種禁忌。

所以在立法上、道理上、民眾情感厭惡喜好上,都不能朝著“叛國”類似的方向靠。

適反問道:“若是泗上一如二十年前,都是平民出身,有幾人可以上學識字、乃至於進入庠序這樣的大學堂學習天下風物、歷史天志?”

那人搖頭道:“怕是難,以往識字便可為士,如今在泗上卻也尋常,士兵也多識字。”

適又道:“我這不是說在為咱們墨家表功,覺得咱們拯救了他們,所以便有權處置,這麽想是不對的。”

“而是,學堂建立、教師培訓、脫產學習種種這些,總得要錢吧?在泗上之外,能夠學成這樣,最起碼也得是上士家庭才有可能吧?每年花費,都是泗上民眾所出;將來天下大利,那就是天下民眾所出。”

“如今學到了,便想著要去得功名利祿?咱們不說情感,只說利益。”

“離開可以,把這些年民眾為他們每個人身上繳納的稅、那些培訓教師所花的錢、那些興建學堂所花的錢,先補上。”

“去別國做封主,那是違背了平等利民不做蠹蟲之義,民眾當然不同意。那就得在泗上還呀。”

“既是欠債,又無能力償還,既沒有利天下之志,甚至於崇尚蠹蟲的生活,那麽泗上官吏他們肯定不能做啦。我看送去南海那是最好的。至少送去那裏,各種補助還多一些,我看二十年左右當可還完。”

“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不講道理。”

這也的確是個很正常的現象,雖然說整體來看泗上的生活水平和底層官吏的生活優於別處,但肯定比不過那些王侯將相,這麽大的誘惑,有幾個人覺得自己的水平足以享受更好的生活,那也正常。

正常歸正常,該抓還得抓,道理還要講。

肅害部門的人笑了笑道:“巨子說的果然有道理。那麽這件事便要盡快出台一系列的法令,家規雖有,但民眾並不適用。”

說完這一節,肅害部門的人又拿出兩份報告,說道:“還有兩件事。楚大司馬已經在和魏韓商談,不過從那邊送來的情報,魏韓喊著想打,但楚人並不想打……”

“現在各諸侯還都沒有承認宋國政變事,宋公的使者雖然派出,但各國的態度很冷淡,看來都在等魏韓楚的態度。宋國那邊,要盡快舉行制大憲的事,正式更換大尹、改革政局。我們是不是要盡快承認、還要盡快派一些級別足夠的人前去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