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四方來投(上)(第2/2頁)

所謂“幽、厲之後,陪臣執政史不記時,君不告朔,故疇人子弟分散,或於諸夏,或入夷狄”,就是說國人暴動之後,周朝已經衰落,疇人子弟們散布於各國。

等級制度之下,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子承父業,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職業,這是出生就注定的。

疇人為士,父子相傳,甚至有時候直接用來做自己的姓氏,如墨家內的不少人都是如此,諸如公造、造蔑之類的姓氏大抵如此。

甘德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商朝武丁時候的名臣甘盤,商朝重視占蔔,占星術一脈傳承下來,被稱作“巫鹹”之學,傳說巫鹹做筮,巫彭做醫,甘德自小就接受了不少的天文學教育。

甘德的祖上也是精通占蔔占星術的人,甚至還輔佐武丁導演過一出“上帝授聖人於民間”的上帝托夢的說辭使得武丁可以避開貴族的反對重用了傅說。

也正是因為他是沿承的殷商天文學一脈,所以歷史上他做星經用歲星紀年的時候,多用一些上古時期的古文。

譬如攝提格、大荒落、赤奮若之類的上古星座名,而少用地支十二。

關於這種詭異的名字的傳承,說法不一,有說源於上古時候諸夏部落和古巴比倫的交流,攝提格就是處女座的古巴比倫語轉音音譯,所以才有這些詭異的名稱;也有說攝提格是上古時候諸夏對於不同星座的明明,攝提格是三個靠近的星座的不同名字雲雲。

甘德自己都不清楚這其中的緣由,因為一切都太過久遠,不管是音譯還是本事就是上古語言的發音,千年的演化都已經無人知曉。

今天甘德之所以站在客棧之外想要和裏面的墨者進行一些交流,源於這些年他對星空的觀測。

他憑借肉眼觀測並且總結了火星金星的逆行周期和大致軌道;他用肉眼看到了木星的周圍應該還有一個類似月亮的衛星;他發現了木星的運行速度在大地上觀測會感覺時快時慢;他繪制了最早的星表……

這些成就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應該算作他的家族一直傳承下來的疇人之學的總結。

在墨家提出新的宇宙學說之前,甘德就已經隱約地反對蓋天說了。

四年前的那場大辯論進行的時候,甘德的母親重病,他不得不守在身旁照料,並未參加。

但是他卻算得上是除了接受了泗上的宇宙學說體系外的、沿承了上古天文學的疇士中最早認可泗上天文學說的人。

假使大地是圓的、圍繞太陽運動,而金星木星也都是圍繞太陽運動的話,那麽他所觀察總結出來的火星逆行軌跡、木星運行速度變動的種種結果,都可以有更為合理的解釋。

因為火星圍繞著太陽轉,因為火星更靠近太陽,所以……火星有時候觀察會感覺它是在逆行,這是最為簡單也是最為完美的解釋。

等到聽說墨家用望遠鏡看到了木星周圍也有月亮的時候,甘德已經坐不住了,他也用肉眼觀察到了木星周圍的異常星星,所以很想去真正地看一看。

泗上崛起的時候,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直在家看星星,整理那些祖上傳承下來的天文學。

等到泗上使得天下震驚,百家爭鳴辯論的時候,母親重病,他沒有趕上。

之後母親病死,他在家守孝,開始閱讀泗上的關於天文學和數學的書籍,本身他的數學和天文學底子就極好,數年時間便有所領悟。

如今在陽夏地區也算是頗有名氣,本地的貴族多和他來往,楚國也曾邀他出仕,但他之前都拒絕了。

自從周王室衰落,陪臣執政史不記時,使得各國都用自己的年號為紀年單位。

本國內用用還行,但是和諸侯國交流的時候,就必須要用歲星紀年法。

否則的話,楚國說這是楚王某年,和魏國交流的時候魏人還得換算一下這是魏侯某年。

歲星紀年的好處就是整個天下都是一樣的,木星十二年一個周期輪回,雖然因為不是正好十二年,大約百年時間會有一個差額,暫時倒還用不上。

所以像是甘德這樣的疇人,尤其是精通歲星紀年的人,諸侯國都需要用來掌管歷法天文,順便觀察一下天象,作出一些占蔔或者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