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臨武關前(第2/2頁)

臨武之名,源於靠近武江上遊。

武江是珠江的上遊水系,樂昌峽則是臨武之南最難通行的一段水路,兩年前墨家就開始在樂昌峽修築關隘、平整水路。

主要的勞動力,還是那些“長工”,每個月給的錢也不算少,幹完之後可以分到土地。

臨武君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販賣人口,因為臨武邑楚國才建立不過幾年,楚人不多,原本蒼梧的夷民不少,臨武君就靠著這種征伐年入數百金,並且在臨武開辦了金銀礦,封地的食邑根本算不得什麽收入。

臨武既是珠江的上遊,也是湘江的上遊,這裏修不得運河,正是一處極為關鍵的中轉站。

墨家在南海已經有了幾座城邑,叛亂也基本穩定。

尤其是兩年前,泗上墨家從中原大戰中緩過氣來,立刻派出了正規部隊沿著越國海岸抵達南海。

大量的原本本地的貴族、祭司等有本地文化的識字人口基本被以“以萬民奉養一人為大罪、有活祭、不願意交出土地還給民眾”的理由全部槍決後,叛亂已經沒有了蹤影,從根源上斷絕了。

加上墨家在這邊的政策是趨向於建成本土,南海商會的大股東又是墨家自己,一方面移民、一方面改善民生、一方面毀滅本土文化,數年之間便已經平定,甚至已經在本地征召兵員。

臨武的特殊位置,使得臨武可以通過湘江入長江;也可以通過武江入珠江;又是南嶺地區的重要通道。

臨武關關尹知道,四年前會盟之後,越國已經徹底衰落,墨家的船隊可以隨意停泊在越國在長江的港口、整個越國內所有貨物免稅,通行於長江。

但是從長江到洞庭再到湘江水域,雖然是楚國內部的重要航道,可卻都是逆流。

泗上的貨物主要還是從泗水到邗溝,入長江,一部分走長江,一部分沿著越國海安線運送到陽禺,再從陽禺等地北上售賣。

陽禺土改之後,本地的生產力被解放出來,消費水平也日益增長,更多的特產貨物也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入楚國。

一旦樂昌峽一段的河道修整完畢,臨武將是連接南北的重要通路,他這個臨武關司關也將水漲船高,這才是關系他切身利益的事。

至於王侯、封君之間的種種,和他都沒有關系,這也算是一個楚國集權變革後的標準官僚。

樂昌峽的邊關和道路水路的修建此時還未完成,但也有了基本的雛形,若不然這一次也不會來了將近兩百輛馬車。

免稅政策之下,楚國本土的手工業很難和泗上的各種貨物競爭,楚王雖然集權增加了收入和權力,可是開辟的蒼梧等邊疆區除了一些點狀分布的城邑在各個水系兩岸是楚國的直轄領土外,其余別處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泗上商品的傾銷地。

商隊帶頭的人回答了臨武關司關的話,司關又圍著最後幾輛馬車象征性地轉了轉,看看裏面的貨物是否和清單上的一樣。

等查看到最後幾輛車的時候,司關有些疑惑地指著車上密封的嚴嚴實實的箱子,問道:“這裏面是什麽?可以打開看看嗎?”

商隊帶頭人笑道:“隨意看。都是些工具,測量山川的。”

“四年前菏澤會盟,我們巨子不是說了嗎?墨家以禹為聖,如今天下大亂,九州山川圖卻藏於洛邑難以現世。一則是為了將來轉運貿易、二則也是為了防止再有水火之災、三則也是為了使得山川得以治理。”

“當時會盟中,便請各諸侯同意墨家的測量隊的人行於各國,不得阻撓,包括發生戰爭也不得驅趕。這都是討要了盟書的,我們也隨身攜帶了,正可查驗。”

司關打開箱子,看到裏面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工具,他也不認得太多,但卻也知道墨家很多技巧非是他所能夠知曉的,於是擺擺手道:“過去吧。”

正要離開的時候,司關忽然想到了什麽,說道:“臨武城內,王子良夫正在代王巡邊,可能入城的時候還要查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