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世詐立(第3/5頁)

胡亥當時最緊要的是處理唯一的一位“合法”繼承人扶蘇,然後正式登基稱帝。至於扶蘇的其他兄弟,他還顧不上去處理,那些等秋後算賬也不遲。這叫“來不及”。

政治制度決定一個人的政治能量,經濟制度決定一個人的經濟能量。秦始皇的兒子並非個個窩囊,而是郡縣制、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中央集權制限制了他們,使他們無法在政壇上呼風喚雨,無法一展拳腳。秦帝國的政治制度決定了秦始皇的兒子們沒有任何政治資源,不占有政治資源的皇子當然沒有任何政治能量。所以,只要法定繼承人扶蘇一死,胡亥的其他兄弟都不值一提。這就是我們前面多次講到的封建制的危害在未來,郡縣制的危害在當下。由於沒有進行分封,秦始皇的兒子們都喪失了擁兵為王的政治權力,在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帝之時毫無還手之力,即使這位皇帝是假的,是詐立的,他們也只能昕之任之,毫無作為。

《史記·蒙恬列傳》中記載,扶蘇自殺、蒙恬被囚的消息傳來之後,“斯、高大喜”。李斯的“大喜”說明此時李斯已經從屈從趙高墮落到主動為政變清障;趙高的“大喜”是小人政變成功後的得意忘形。

野心是一把屠刀。一個利欲熏心、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會時刻揮舞著屠刀向一個個阻攔他達到目的的對象砍去。哪怕這個對象本來無心去阻攔他,但只要他認為這是一個絆腳石,誰都不能逃脫。

趙高的野心隨著他陰謀的順利得逞而不斷膨脹。因此在除掉扶蘇之後,他又會把屠刀砍向誰呢?

胡亥做了皇帝,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讓趙高畏懼的是,蒙恬手握重兵,宗室大臣竊有異議,這些都是他實現陰謀的巨大障礙。逼死扶蘇,是他的第一步棋;

要徹底實現自己的目的,現在應該走第二步棋了。他雖然成功地策劃並施行了政變,但他並沒有打算放下屠刀。

因為,趙高還要除掉兩個人。那麽,這兩個人是誰?

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秦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因此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

趙高為什麽一定要在這場政變中除掉這兩個人呢?

一是舊恨,二是擔心。蒙毅審理並處罰過趙高,這是舊恨。那麽,趙高擔心什麽呢?一是擔心蒙毅不會聽從自己;二是擔心蒙恬與扶蘇的關系;三是擔心蒙氏重新受到胡亥重用後對自己不利。

先說舊恨。趙高曾經因為犯法受蒙毅審理,蒙毅不畏強權,按照秦律,判趙高死刑;後來因為秦始皇的幹預,趙高才僥幸躲過一劫。趙高從此對蒙毅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秦始皇沙丘病故,趙高政變成功,他要除掉蒙氏兄弟,首先是因為這一舊恨。

再說擔心。趙高對蒙氏兄弟非常擔心。趙高的擔心有三個方面:

一是蒙毅審案秉公無私,趙高深感蒙毅可能不會像李斯那樣俯首聽命。

如果蒙毅“不為已”怎麽辦?因此,必須要除掉蒙氏兄弟。

二是蒙恬與扶蘇的關系不一般。蒙恬是長城軍團的統帥,扶蘇是長城軍團的監軍,這段經歷使蒙恬和扶蘇結下了友誼。現在扶蘇已被假詔書賜死了,但與扶蘇關系交好的蒙恬還在,這使趙高極不放心。

三是蒙氏兄弟如果再次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這對趙高不利。蒙毅、蒙恬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均為大秦帝國的重臣。蒙氏家族三代為秦國重臣。

“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胡亥只擔心扶蘇,他對蒙氏兄弟並沒有必除之的打算。胡亥的這種想法更堅定了趙高屠殺蒙氏兄弟的意念,也就說如果蒙氏兄弟活著,被重新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怨之——

《史記·蒙恬列傳》)。所以,趙高內心有著深深的隱憂。趙高的隱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以蒙氏在秦國的影響與功績,東山再起的可能性極大。

小人的“核武器”是誣陷。趙高“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趙高對胡亥說,先帝想立你為太子,但是,蒙毅堅決反對,這是不忠。所以,應當除掉這個不忠之臣(不若誅之)。胡亥對蒙毅並無惡感,但是,在趙高不斷的聒噪之下,他將祈禱山川歸來的蒙毅囚禁在代地。

原來,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之後,立即派當時隨行的重臣蒙毅去名山大川為自己祈禱,渴望通過這種方式消災治病。蒙毅到名山大川的祈禱最後也沒有治愈秦始皇的病。直到秦始皇病死之時,蒙毅還在忙活,尚未歸來。等到蒙毅任務完成回來交旨時,秦始皇早已撒手人寰。這時的胡亥聽信了趙高的挑撥,囚禁了蒙毅。

此時的蒙氏兄弟,蒙恬被囚,蒙毅也被囚。趙高日夜毀謗蒙氏兄弟,一心想要殺掉他們。但是,趙高欲除蒙氏兄弟一事遇到了麻煩。遇到了什麽麻煩呢?有人為蒙氏兄弟說情。這個說隋人是誰,我們暫且不表,以後再補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