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世詐立(第4/5頁)

最有分量的話是剛剛發生的活生生的歷史事實。這位說情人對秦二世講了趙國和齊國的亡國原因。趙國的亡國之君趙遷殺了李牧而重用他人,齊王田建殺了老臣而重用後勝。結果,都因為殺錯了人、用錯了人而亡國。胡亥對十幾年前發生的秦始皇兼並六國的事非常清楚,這些話也最能打動胡亥。

蒙氏兄弟就是秦國的李牧,一旦殺了這樣的忠臣良將,國家將會非常危險。

“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史記·蒙恬列傳》)。殺忠臣而重用沒有節操的人,將會導致眾叛親離的局面。

胡亥能聽得進去嗎?

當然不能。

胡亥派使者到關押蒙毅的地方,逼迫蒙毅自殺(賜死)。

以什麽理由呢?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先皇想立我為太子但是你反對。所以,你這是不忠。本來此事要牽連你的家族,但是,我不忍心,現在只賜你一人自裁,這夠寬大的吧。

蒙毅回答,如果說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麽能年紀輕輕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賞識,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只有您陪侍先皇,周遊天下,可見您遠勝其他公子,我怎麽會懷疑太子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來的深思熟慮,我怎麽敢進諫?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只是擔心羞辱了先皇的名聲。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秦穆公以不應得的罪名錯判重臣百裏奚,死後的謚號為“繆”(以其所舉不得人,故加惡謚,繆者,妄也)。秦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錯誤,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聲名狼藉。

但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圖是必殺蒙毅,所以根本聽不進蒙毅的申訴,最終殺了蒙毅。

蒙毅被殺之後,其兄蒙恬能躲得過去嗎?

肯定躲不過去!

秦二世叉以什麽理由殺蒙恬呢?

兩點:一是“君之過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誅連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樣,堅持為自己辯護。

他說,我們家族三代有功於秦。我統率三十萬大軍,即使現在我被關押,我的力量也足夠發動一場叛亂。然而,我“自知必死而守於義,不敢辱先人之教”,我不能讓我們蒙氏家族蒙受恥辱。

蒙恬又說,周成王即位之時年幼無知,他的叔叔周公旦背著成王接受群臣朝見,最終平定天下。等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黃河,祈福說:國君年幼,由我當權執政,如有罪過,上天應懲罰我。周公旦把禱詞寫下來,收藏在档案館裏。當成王能親理朝政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早就想作亂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會發生大事。成王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國。後來,成王在档案館審閱档案,發現了周公旦當年的禱告書。看著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著眼淚說:“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於是,殺了造謠的大臣,請周公旦回歸。

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一定是亂臣叛逆、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過失而能改過,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幹而不悔悟,最終身死國亡。我說這些,不是想逃避罪責,而是忠心規勸,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使者會聽蒙恬的這番話嗎?不會。使者說,我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來執法,不敢把你這些話傳給皇上。

最終,蒙恬喟然長嘆,我哪裏得罪了上天,難道要我無罪而死嗎?在使者的逼迫下,蒙恬服毒自殺。

蒙氏兄弟終於被趙高陷害而死。

沒有公開審理,沒有公平執法。制造這場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毀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帝國大廈。

沙丘政變隨著扶蘇之死與蒙氏兄弟遇難獲得了最終的成功。胡亥順利地坐上秦國二世皇帝的寶座,李斯保住了他難以割舍的權力與地位,趙高不但飛黃騰達,做了九卿之一的高官郎中令,又借機殺了蒙氏兄弟,既報了前仇舊恨,又除掉了潛在的威脅者,穩固了自己的地位。顯然,他們都從這次政變中獲得了實際的利益。但是,他們是沙丘政變的真正受益者嗎?誰又是沙丘政變的受害者呢?

第一,誰是沙丘政變的受益者?

歷史的發展總是和那些企圖掌握歷史命運的人開著一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沙丘政變的受益者當然是胡亥、趙高、李斯三人。胡亥意外地當上了秦二世,趙高初步掌控了大秦帝國的權力,李斯保持住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但是,沙丘政變的三位受益者正在幹的是一件埋葬大秦帝國的罪惡勾當,因此,沙丘政變的三位受益者都將是歷史的匆匆過客,他們的悲劇命運正伴隨著沙丘政變一步步展開。一場埋葬大秦帝國的政變最終必然會因大秦帝國的滅亡而使受益的政變集團變為大秦帝國的掘墓人和殉葬人。所以,胡亥、趙高、李斯只能是沙丘政變的暫時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