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變節(第3/5頁)

一是晉獻公因為寵幸驪姬而廢太子申生,想立與驪姬所生之子奚齊,結果太子申生被殺,晉國陷入五世內亂。

二是齊桓公兄弟兩個爭奪王位,導致互相殺戮。想當初齊襄公被他的堂弟公孫無知所殺,齊人又殺了公孫無知。齊襄公死後,他的兩位同父異母的弟弟爭奪王位。一位是公子糾,一位是公子小白。公子糾先派人截殺公子小白,沒有成功。公子小白於是搶先回國即位,這就歷史上的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之後,又派兵打敗魯國,殺了在魯國的哥哥公子糾。

三是商紂王因聽不進勸諫而殺比幹、箕子。比幹是商紂王的叔叔,因為勸諫商紂王,被商紂王挖心而死。箕子是商紂王的弟弟,也因為勸諫商紂王,結果被商紂王囚禁。

這三件事都違背天意,所以最終落得宗廟沒人祭祀。我李斯還是個人啊,怎麽能參與這些陰謀呢(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仍然堅持,不願屈從。

第六個回合。

李斯不從,趙高不走。趙高與李斯又展開了第六個回合的生死大較量。

趙高第六個回合還是從“利”、“害”二字入手,他警告李斯,聽我的話,可以讓您長保封侯,永世相傳;不聽我的話,災難不但會降臨到您的頭上,而且還會禍及您的子孫。聰明的人善於轉禍為福,您打算怎麽辦呢(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

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在趙高堅持不懈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之下,李斯終於頂不住了。他仰天流淚,高聲嘆息說,遭逢亂世,我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又能怎麽辦呢?也只能明哲保身了!於是,李斯依從了趙高(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日:

“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於是斯乃聽高)。”

經過六個回合的較量,趙高終獲成功,欣喜若狂,得勝而歸。他立刻興沖沖地向胡亥匯報說,我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怎麽敢不服從呢?

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隨從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變節,意味著大秦帝國的沙丘政變塵埃落定。沒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內幕,沒有人知道秦始皇遺詔傳位給扶蘇;玉璽又在趙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遺詔可以輕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老臣、重臣的政治身份證明秦始皇立胡亥為秦二世。他人即使懷疑也沒有直接的證據。

所以,李斯變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大問題!李斯變節直接改變了大秦帝國的發展方向。

李斯為什麽會變節呢?

有兩種說法:

一說李斯與趙高是在演雙簧(簡稱雙簧說)。焚詩書、坑術士之時,李斯和扶蘇已經是政見不同了,所以,李斯對在外執掌兵權的扶蘇本來就不想支持,他和趙高的六次過招,不過是個幌子。其實,他和趙高二樣,都想立胡亥而不想立扶蘇。

一說是李斯因私利而屈從趙高(簡稱屈從說)。

先談雙簧說。

雙簧說的主要論據是李斯與扶蘇政見不合。焚書令是李斯的建議,扶蘇對焚書令並未表示異議,因此。我們不知道扶蘇對李斯建言的焚書令究竟是何看法。坑術士不是李斯的建議,但是李斯未表示反對。當時方士們背後誹謗秦始皇,觸怒了龍顏。所以,秦始皇下令坑殺術士。扶蘇極力進諫,他在這個問題上和其父秦始皇政見不合。在坑術士的問題上由於李斯沒有建言,也沒有反對,因此,很難判斷扶蘇與李斯的政見是否一致。再說:李斯和趙高演雙簧又是演給誰看的呢?政變本來就是在非常機密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趙高和李斯在改遺詔、立胡亥的問題上演雙簧的說法恐怕站不住腳。

再談屈從說。

趙高找李斯要求篡改遺詔、另立胡亥談得並不順利。經過六次過招,利誘、威逼、恫嚇,軟硬兼施,反復較量,反復權衡,李斯最終無奈之下才同意了趙高的意見。

如果我們細細地讀一讀《史記·李斯列傳》就會明白,趙高六次過招,李斯六次接招,最終才被趙高制服。第一回合李斯告訴趙高,篡改遺詔、另立胡亥是“亡國之言”。第二回合,趙高擺出了李斯的“五不如”(五個不如蒙恬的方面),李斯的回答義正詞嚴,我只知道遵守遺詔,不想個人安危。第三個回合,趙高強調扶蘇稱帝必重用蒙恬,這已經直接威脅到李斯的現實利益,李斯回答,我只知道“奉主之詔,聽天之命”。第四個回合,趙高大談“安”、“危”,斥責李斯不識時務;李斯大談主恩,絕對不能負主之命。第五個回合,趙高使出殺手鐧,以胡亥壓李斯,李斯堅持易太子必致國亂。第六個回合,趙高大講順其意之“利”,逆其意之“危”。李斯此時再也堅持不住,這才表示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