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變節(第2/5頁)

扶蘇因為勸諫秦始皇不要坑術士而被貶邊地,擔任蒙恬統率的長城軍團的監軍。從公元前212年扶蘇被貶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扶蘇在邊地與蒙恬共事兩年多,他與蒙恬的關系自然遠遠勝過和李斯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蒙恬並不是焚詩書、坑術士的積極提倡者與支持者,因此,也不可能在政見上與扶蘇發生重大矛盾。所以,扶蘇與蒙恬的關系自然遠遠勝過與李斯的關系。

至於功勞與謀略,蒙恬和李斯不大好相比。李斯的功勞、謀略至少並不比蒙恬差。其中,差距較大的是我們前面講到的三點。

但是,趙高這“五不如”擊中了李斯的軟肋!

李斯只能坦言“此五者皆不及蒙恬”,但是,您又何必這樣苛求我呢(而君責之何深也——《史記·李斯列傳》)?

第二個回合,趙高仍然未能成功。

第三個回合。

趙高並不死心。第三個回合一開始他就直接挑明了三點:一是秦國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沒有一位最終有好下場;二是扶蘇稱帝一定會重用蒙恬;三是胡亥適合當皇帝。

趙高說,我入秦宮二十多年來從沒見過被秦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且還能傳給下一代的,大都以被殺而告終,幾乎都沒有好結果。在始皇帝二十多個兒子中,長子扶蘇最有本領,扶蘇一即位稱帝定會重用蒙恬為丞相,您就不可能封侯還鄉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習學法律已有多年,從沒見過他有什麽錯。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他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可以讓胡亥承繼大統。

李斯回答,您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去吧!我李斯只知道“奉主之詔,聽天之命”。我只按照皇帝的詔令去辦事,至於自己的命運還是聽從上天安排吧,我考慮這些幹什麽呢?

趙高這第三回合最為厲害,因為他明確講的這三點都是關系李斯利害的問題。秦國被罷免的丞相自古無好下場,扶蘇將會重用蒙恬,胡亥最適合當皇帝。篡改遺詔的意圖非常明白!但是,李斯不為所動。如果李斯一直這樣堅持到底,趙高、胡亥還真是沒有辦法,他們的陰謀絕對不可能順利得逞。

李斯是丞相,堅決執行秦始皇遺詔是他的神聖使命。他若不同意,胡亥根本無法稱帝。

趙高的第三個回合又告失敗。

第四個回合。

趙高鐵了心,一定要拿下李斯。因為他篡改遺詔的意圖已經暴露無遺,他已經沒有了退路。李斯如果以此治他的罪,他可吃不了兜著走;盡管李斯此時並未有意追查他,但是,趙高不能退。

三次失敗的趙高又會用怎樣的手段攻克李斯呢?

利害!趙高深信只有“利”與“害”才可以攻克李斯。所以,趙高以“安”與“危”的相互轉換為話題繼續進攻李斯。趙高說,“安”可以轉化為“危”,“危”可以轉化為“安”。如果一個人連“安”與“危”都掰不清,根本談不上智慧。

李斯繼續堅持他的為臣底線——不背叛,趙高繼續堅持他的謀反計劃——不放棄。李斯的回答完全是從感恩的角度出發。他說,我本是上蔡的一介布衣,被皇上破格提拔成為丞相,封為徹侯(《史記》中寫作“通侯”,是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子孫都是因為我才有了尊位和豐厚的俸祿。皇上把國家存亡安危這樣的重任交付給我,我怎麽能夠辜負先皇的重托(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候,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史記·李斯列傳》)!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憂勞。我只知道守職。請你不要再說了,以免牽連到我。

趙高大講安危,李斯大談主恩。趙高第四個回合又遭慘敗!

第五個回合。

趙高仍然死死纏住李斯。因為李斯是趙高篡國奪權的一座高地,而且是唯一的一座高地。如果拿不下李斯,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且機會一旦失去,也不會再有了,所以趙高無路可退。但是,安危利害都不能讓李斯為之所動,趙高還能從哪方面攻破李斯呢?威逼。用什麽來威逼?

胡亥!這是趙高手中的一張王牌。

趙高明白無誤地告訴李斯兩點,一是當今天下的權力與百姓的命運都掌握在胡亥的手裏,而胡亥最聽我趙高的(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二是與胡亥、趙高聯手是從上控制下;外部勢力要控制朝廷是妄想,下面的人要制服上頭是造反(且夫從外制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

趙高的這兩點極為厲害,因為這是一個大勢。李斯明白這個大勢,再不屈從,趙高就可能與胡亥聯手治李斯的罪。

李斯仍然不想束手就擒,盡管此時他的回旋余地已經非常狹小了。李斯堅持說不按正常的立嫡立長原則繼位帶來的必定是災難。李斯熟讀歷史,他一口氣舉了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