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集權皇帝(第3/5頁)

證明一個政權的合法性是每一個政權誕生之時必須首先要處理的問題。

在奪取前朝政權之後,中國古代帝王證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有四大法寶:一是符讖,二是德運,三是傳國璽,四是封禪。

先講符讖。

“符”是符瑞,“讖”是預言。簡而言之,符讖就是祥瑞。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往往都會有吉祥物出現,這預示著新王朝的建立是上應天命。秦始皇統一中國本無任何吉祥物,但是,沒有怎麽能行啊?為了證明自己稱帝是順應天命,就必須得湊出一個祥瑞。於是,秦朝的大臣們舉出五百年前秦文公打獵時曾經捕獲的一條黑龍作為祥瑞。這似乎有些無聊,五百年前之事與今何關?但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還是借用了祖宗的亡靈為現世的自己找到了一條政權合法性的依據,從{而證明自己奪取政權是天命天意。

再講德運。

中國的百姓恐怕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再熟悉不過了。古代百姓當然不用說,現在的老百姓在這些年來的古裝電視劇的強力熏陶下,也早聽慣了皇帝聖旨開頭的這八個字。這裏的“天”指天命,“運”指德運。

戰國時期齊國人鄒衍首創的“五德終始”說在當時非常流行。“五德終始”指的是水德王朝、火德王朝、木德王朝、金德王朝、土德王朝相互承接,相互替代。

鄒衍之說的理論依據是中國傳統思維中的五行學說。五行之說在中國起源很早,大致是說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是世界萬物的組成元素。春秋時期,五行之間又產生了相生相克的思想。鄒衍將這種思想運用到政治中,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該說認為“五德”支配著歷史的變化,這就是“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歷代帝王的更替與五行相應和。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立即有人對他說,黃帝在五行中屬土德,夏朝屬木德,商朝屬金德,周朝屬火德,現在秦朝取代周朝屬水德。當年秦文公打獵,曾得到一條黑龍,它就是水德王朝的吉祥物。秦始皇欣然認同了這一說法。

在五行盛行的中國古代,金、木、水、火、土與白、青、黑、赤、黃五色相配,西方為白,東方為青,南方為赤,北方為黑,中央為黃。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四方相配,西方為金,東方為木,南方為火,北方為水,中央為土。此外,還與四季相配,金配秋,木配春,水配冬,火配夏;土配長夏(夏末)。

“水”在五行學說中屬陰,方位為北,季節為冬季,色彩為黑色,數字為六,音律為羽。因為和五行中“水”相配的季節是冬季,所以秦朝以冬季的第一個月十月為正月。因為尚黑,所以黑色成為秦朝的象征,“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百姓也因此被稱為“黔首”。尺度以“六”為數,所以,很多東西都以“六”為限,或是“六”的倍數。另外,還把黃河改稱為“德水”(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日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五德終始”說論證了秦朝代替周朝符合天命。屬火德的周朝被屬水德的秦朝取代,這是天運。

任何繼承都是一種改造的繼承。秦始皇在利用“五德終始”說論證秦朝合法性的時候,還對“五德終始”說做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五德”是相互循環的,如果承認“五德”相生相克,大秦帝國最終也會被下一個德運王朝所代替。但是,秦始皇希望江山千秋萬世永遠姓贏,因此,他一再鼓吹大秦帝國從他開始稱“始皇帝”,然後二世、三世直到萬世。這意味著什麽呢?這不僅是不允許以下議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秦帝國將萬世不變,所以,他要抽掉“五德終始”說中關於循環相生的理論,以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話。

“五德終始”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維護君權又限制君權,既為新王朝論證合法性,又為下一個王朝的興起奠定理論基礎。因此,秦始皇要把“五德終始”說改造成為只維護君權不限制君權、只為大秦帝國取代周朝服務而不為下一個王朝取代大秦帝國服務的理論。

制造神秘是一切封建帝王強化統治的手段之一。秦始皇在大力提倡“五德終始”說的同時,又大力主張“數以六為紀”。所謂的“數以六為紀”絕對不是今人所說的“六六大順”。

那麽,秦始皇的“數以六為紀”有什麽含義呢?

五行與陰陽、八卦是相輔相成的。在五行中,火為陽,水為陰;在八卦裏,有陽卦和陰卦之分。乾卦(□)是陽卦,坤卦(□)是陰卦,它們是六十四卦中最典型的兩個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