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二十二章 海東勢力(第3/3頁)

雖說淮東軍控制的濟州都督府要從這麽龐大的貿易額裏直接征走約計四百萬兩銀的稅金,聚集於黑水洋船社的商紳勢力也要分走數以百萬兩銀計的利潤,但扶桑、高麗背後受世家控制的商賈勢力依舊能從中分享極厚的利潤。要是不能從中分潤,佐賀氏、近鄉氏也沒有辦法在短短五六年間,組成武士近萬人,普通兵卒多達四萬余人的強大軍隊來。

林縛之所以支持佐賀氏、近鄉氏爭奪扶桑的最高執政,支持將扶桑太宰府遷往九州島,主要也是此時主持太宰府的北條氏意識到開放的海東貿易對其統治力的侵害——雖說扶桑在吹灰煉銀法傳入後,扶桑銀產量大增,但每年五六百萬兩白銀,數萬斤黃金以及差不多七八倍量的銅流出,依舊是此時的扶桑所難承受……

淮東日益旺盛的貿易,對金銀銅等貴金屬的需求十分旺盛,淮東錢莊每年一千余萬新銀元,差不多三倍價值銅元的鑄幣量,甚至不能滿足當前江淮等地的所需。林縛雖然下令在浙西重開銀礦,但浙西的銀礦產量每年僅有五六萬斤,湘南及廣南的銀礦產量也多不出太多,根本不能滿足江淮當前新鑄金屬貨幣的需求。

雖說林縛極力推行大宗商貿使用銀票結算,但此時銀票從本質來說,相當於後世的匯票,銀票的背書極為詳細,以防止偽造冒領巨款,此時還沒有到推廣錢鈔的水平,只能不斷的從海外吸納金銀銅貴金屬……

以往扶桑鑄錢以鐵為主,故而對金銀及銅的流出不是十分的敏感,掌握太宰府的北條氏,沒有實力強行關閉福江自由貿易港,想出一個狠絕的主意,就是有意在扶桑改鑄幣法,想要將以往的鐵錢改成銀銅錢。一旦扶桑國改用銀銅鑄錢,將直接刺激扶桑國內對銀銅的需求,刺激銀銅價格在扶桑國內大漲,杜絕淮東從扶桑廉價吸納銀銅的可能。

這自然不是林縛及樞密院以及此時聚集在海東貿易上吸取厚利的各方勢力所能夠忍受的。所以林縛這次會支持佐賀氏、近鄉氏征討北條氏,最低的限度就是要扶桑國在今後三五十年裏放棄改用銀銅鑄錢的念頭。此外將太宰府遷往九州島,也有利於增加新的自由貿易地,促進對扶桑的貿易進一步擴張跟滲透下去。

西歸浦戰事後,甄封及約三千海陽子弟曾為淮東的戰俘。林縛於戰後放甄封及海陽俘兵返回高麗。在平靜兩年後,甄封與高麗國相左靖之間的矛盾爆發,正式揭開高麗內戰的序幕。林縛使趙虎、馬一功先後率海東行營軍參與高麗內戰,打壓高麗水軍,助甄氏先後拿下山南郡、關西郡,一度威脅關內郡漢陽。

燕胡意識到一旦高麗失去控制,淮東將能在甄氏的協助直接從西翼威脅遼東,故而於永興三年之後,將此前助燕胡南征的兩萬高麗戰卒還給國相左靖控制,將高麗的內戰戰線維持在關內郡以南。

高麗在籍口戶不足三百萬,實際人口約在五百萬到六百萬之內。雖說甄氏掌握高麗九郡裏人口最多的三郡,但實際掌握人口也不足兩百萬。特別是兩萬高麗悍卒重歸國相左靖控制之下,甄氏所掌握的海陽軍在陸戰就極為吃力,接連吃了幾次敗仗,使得其北進的勢頭給遏制住。

甄氏這次需要淮東擴大對高麗內戰的幹涉程度,擴大海東行營軍的規模。

助甄氏打高麗內戰,一方面是淮東出於從側翼牽制燕胡的需要,另一方面對是高麗的貿易擴張需求。甄氏能拿來跟淮東交換的物資不多,但山南、海陽的煤礦資源尤其的優質。

高麗山南煤火力強,燃燒溫度高,其性能遠遠高過溧陽、宣州等地所產煤炭。從永興二年,淮東錢莊、黑水洋船社就直接借款給甄氏等海陽大族,以利他們山南郡設礦挖煤,以山南煤、海陽煤輸出來彌補淮東、扶桑往海陽輸入物資的差額。此時經山南、海陽兩郡運往海州、崇州、江寧的高麗煤每年多達兩百萬筐。

至於甄氏等海陽大族如何奴役俘兵及敵對勢力的罪族子弟以牟煤利,就不是淮東所考慮的範圍。

林縛這次除了進一步擴編海東行營軍之外,還將通過淮東錢莊、殖商銀莊向甄氏提供高達兩百萬銀元的戰爭借款,以助其將兵備由當前的六萬人擴編到十萬人。這樣淮東從荊襄會戰裏繳獲的大量剩余兵甲也有一個傾銷的地方。